分类: 财经述评 |
席间,谈到了苏北企业与苏南企业的差距:首先是意识差距,苏北的企业注重气派,办公楼与办公室都豪华,苏南的企业注重气质,办公楼与办公室都不讲究大与豪华,但布置得特别有品位;其次是文化差距,苏南的企业注重自身文化的积累,对每个细节都非常重视,而且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苏北的企业不注重自身文化的扬弃,随意性较大,许多美好的东西往往会随手丢掉;再次是财富差距,这个差距在苏南与苏北之间不明显,但在苏商与浙商之间表现得就较为明显,江苏的企业把“钱”看得很重,而浙江的企业把“势”看得很重,他们喜欢用钱造势,再用势赚钱。
深层的原因何在?本人总结为江苏经济发展的四个不对称:一是思想高度与经济高度不对称,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经济强省,而江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思想力落后于北京、上海、广东与浙江,甚至山东。偌大的江苏,竟然没有一份有份量的杂志,尤其是经济杂志,北京有影响的杂志自不别谈,山东、浙江、广东等经济强省都有一份或几份有影响力的杂志。思想有多远,发展有多远;二是苏商高度与经济高度不对称,山东有张瑞敏、金志国、周厚健,北京有柳传志、段永基、张朝阳,广东有李东升、王石、黄宏生,浙江有鲁冠球、徐文荣、南存辉,等等,江苏有哪位重量级的企业家,陶建幸?他的企业怎样,他的思想怎样?大家有目共睹。企业家的高度决定着未来经济发展的高度。三是品牌高度与经济高度不对称。江苏经济虽然发达,但江苏缺乏大品牌,在中国品牌前十强中鲜见江苏品牌,这是令人不解的。品牌立业,品牌立省,经济大省必须要有强势的品牌支撑。四是传媒高度与文化大省不对称,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文化大省,但江苏文化的发展仍然蕴藏于基层,报纸、电视等传媒与经济、文化不对称,这也是江苏鲜见大企业家、大品牌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上观点,也只是饭桌上的草谈,仅供有关人士参考。
天阴下来了,好像要下雨。2006年的天,真是多变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