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个人的企业 |
我不是郎咸平
在百度点击“韦桂华”,“韦桂华——大陆郎咸平”赫然在目,这是始料不及的。
这是网友4月17日在“天涯社区”发的一个帖子:“逛书店,发现一本新上架的书《一个人的企业——探寻颠覆德隆的标杆意义》,他的作者叫韦桂华。德隆已经不是新闻,但韦先生的观点却是新闻,这是一本郎咸平式的对中国民营经济的批判。”帖子还附了我的自序《从历史中寻找未来》。
如此抬举我,这不是作践我么?
我不是郎咸平,当然也不是什么大陆郎咸平,我就是我,我乃韦桂华也。
我不是郎咸平。郎先生乃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长江商学院(首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世界银行、深交所和香港政府财经事务局公司治理顾问;2003年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被中小投资者赞誉的“郎监管”。本人乃一介贫民,连一介书生也不是,供职于企业,充其量只是一个“快乐的打工者”而已。
我不是郎咸平。郎先生一击(德隆)、三叩(TCL)、四问(海尔)、七敲(格林柯尔),“胆大妄为”,敢吃“血淋淋”的东西,从小到大没什么可怕,除了小时候怕念书、考试、写文章之外(而这些现在倒成了他最擅长的东西)。本人虽1999年即在《经理日报》开设《中国名牌忠告》专栏,点评长虹、海尔、科龙、秦池、爱多、茅台、三株等,一时也曾波澜四起,但也曾局限于研究“成功品牌之成功之处、失败品牌之失败之处、成功品牌之失败之处、失败品牌之成功之处”,给成长中的中国品牌以警醒,希求中国早日出现国际品牌,哪像郎先生非置死而后快?!
我不是郎咸平。郎先生不觉得自己聪明,总说自己小时候很笨,大学毕业后考沃顿商学院,托福只考了550,GRE只考1630。“为什么他们会收我这个笨蛋呢?因为我当时报的那个商业经济系才开办一年,那年全世界招生10个,可就只报了7个。我一辈子不觉得我聪明,但是我很用功。”本人虽未曾读什么大学,更不曾出国留学,但一直自认自己很聪明,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而且并不什么用功,书看看就会,一度时期还曾过目不忘。然而很惭愧,不聪明的郎先生大名鼎鼎,很聪明的韦某人默默无闻。
我不是郎咸平。郎先生怂言“中国企业如要做大做强,只会造成悲剧!”本人坚定地认为未来的中国,一定会出现大企业、大品牌,只是时间的问题。
我不是郎咸平。郎先生似乎不满足做一个“小的经济学家”,“我想走大思想家的路子,一个大思想家,必须要熟读中国历史,还要自成一派。”但大思想家似乎并不是骂出来的。本人曾在《品牌胜典》的后记中写下这么一段话:“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将地球撬起。时间老人跨入第三个千年,地球浓缩成一个小小的村落。面对浩瀚宇空,我们不缺乏撬动地球的杠杆,也甭担心找不到撬动地球的支点。但有了这些,并非就能将地球真正撬起。因为,我们缺乏撬起地球的伟大思想。杠杆、支点皆为物化的非生命体,只有思想是活性的超越生命的无形的,它能穿透一切,将历史与未来焊接,将有形与无形焊接,将知识与智慧焊接。思想的力量,会在创造中、焊接中以10倍速涵养。我们打造杠杆,我们寻找支点,我们更应当创造伟大的思想。”这伟大的思想,我想或许不是像郎先生这样的思想家们创造的。
《一个人的企业——探寻颠覆德隆的标杆意义》已由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无论是看过这本书,还是没有看过这本的网友们,我只想说一点,也就是:我就是我,我不是郎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