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解之死——读《史记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2022-11-23 17:24:08)
分类: 闲聊经典

 司马迁之前的史学家受儒家影响很大,最典型的就是传说由孔子编写的《春秋》,从司马迁之后,历代史学家受儒家影响更大,凡夫俗子难如史学家的法眼,正因为如此,司马迁在本篇列传中,用了很大的篇幅为这些散落民间的凡夫俗子——游侠们立传,表达对他们的敬仰。

战国纷争,豪强并起,一些掌握大量土地的地主依靠荟聚的人力和物力,左右他们的国君,对晋国而言就有赵、魏、韩三家;对齐国来说就是田氏,至于春申、平原、信陵、孟尝战国四公子,他们则凭借家族的势力,养门客,聚财力,成为名动一时的豪强,这些人物往往成为学者眼中的上上等人物,而像朱家,郭解,剧孟之类的民间游侠往往被冠以乱贼而被污蔑。但司马迁却以超越时代的眼光寻找他们这些游侠,并为之立传,让这些民间游侠得以正名。

民间游侠很难具有四公子那样的各种资源,他们读书并不多,多出自贫寒之家。可他们胆识过人,为朋友两肋插刀,很有梁山好汉的气派,但他们很多时候不驯服于官府,多为官府所不齿。即便如此,官府很多时候还有依仗于他们,因为,这些游侠确有自己的本领,比如当年信陵君去救赵国,他获取了令符就是这些游侠出的注意。而在汉初的七国之乱时,吴王刘濞没有发现剧孟的价值,反被条侯周亚夫所利用,最终兵败大梁,命丧东越。至于朱家更是敢冒天下之祸,私藏高祖刘邦的要犯季布,并且还进长安亲自找到刘邦的近臣,游说刘邦,解除季布之罪,可见其能力与胆识非同一般。也就是这种敢对抗朝廷的游侠,他们的财力并不雄厚,甚至到了贫困的地步,他们多是节衣缩食,出门坐着小牛车,衣服破烂不堪,像剧孟,死后家财不过十金,而自己的母亲送葬时却来了千辆马车。可见其人的影响力。

与司马迁同时代的郭解在文中叙述的最详细。郭解是轵人,也就是现在我所居住的济源市轵城镇人。这里曾出现了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聂政。可见,战国至秦汉时期,轵这一代尚武重信。郭解的为祖父是著名的相士许负。郭解的父亲就是一个任侠,被文帝诛杀,郭解自幼残忍狠毒,一语不合就动手杀人,被他残害的人很多。轵距离洛阳不远,那一带多贵族墓地,郭解经常偷到墓地,私自制钱,可谓坏事做绝,后来遇到大赦,免除了他们的罪行。郭解长大之后,收敛了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罪恶,便以德报仇,来换取他人的谅解。比如他的外甥被杀,他并没有复仇与凶手。看到有困难的人,央求官吏免去徭役。但即便如此,想金盆洗手,退出江湖就太难了,因为他少时得罪人太多。

在元朔二年,武帝迁豪强去茂陵中郭解也在之列,有人请大将军卫青为之求情,武帝不允,说能让大将军为之求情的一定不会贫穷。结果郭解被迁茂陵,而推荐郭解去茂陵的杨季主则被追随郭解的少年杀了,随后,连同去长安告状的杨氏家人也一并杀害。武帝大怒,追捕郭解,郭解几经逃亡,最终被抓,后经审问,郭之罪在大赦事前,大赦之后,并无罪过。此时,儒生出身的公孙弘为御史,他向武帝建言:郭解以平民身份为任侠行使权势,以一点小事就必要杀人报仇,郭解虽然不知道,这个罪比郭解杀人还要重,应判诀郭解大逆无道的罪。也就是这一句话,武帝遂诛杀郭解。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公孙弘这种杀人于言语之中,其狠毒程度不逊于狂少年。当年,公孙弘为小县狱吏,违法被除名,以海上放猪为生,四十岁开始《春秋》杂说,后几次入朝做官,几次被撵,直到武帝主张儒家,才得到重用的机会。由此人生步入快车道,最为当时儒家的领袖,当然看不上游侠郭解之流,用他的言语杀人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难怪司马迁开篇就说“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按审理郭解来看,郭解并没有可杀的依据。但儒生公孙后用自己的理解,竟然解释出郭解的影响要比杀人还厉害的“莫须有”的罪过,这种作为司马迁怎么能够认同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