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401号:经典不容糟蹋——评98版电视剧水浒传之《智取生辰纲》片段

(2016-05-14 16:44:46)
分类: 议课天地

经典不容糟蹋

——评98版电视剧水浒传之《智取生辰纲》片段

 

记得1998年电视剧《水浒传》首播的时候,我刚上班一年,当时在轵城教办上班。晚上除去值班的,就剩我一个外地人,于是,我就在值班室美美地看上一集大戏。那一年,除去这部热播的水浒传还有就是长江流域的大洪水。当然,一首《好汉歌》也红了很长时间。

整体讲,这部水浒传拍的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李雪健老师撅着屁股磕头的宋江形象,让我老爸每次提及都愤愤不已。但18年后的今天,处于教学的需要,在这部长篇电视剧中选出《智取生辰纲》用来做资料时,却发现有着那么的漏洞与不足。刚好,可以拿来做一些反面教材——让学生远离影视,走进经典原著,也是一件极有意思的事情。

现在,我们就采用镜头片段的方式与原著场景一一对照,看一下,影视剧中到底发生了哪些“穿帮”镜头。

镜头1:杨志正与军卒们争闹,发现松林有人影晃动,撇下军卒,便持刀进入密林。追了一段路,看见几个光膀子大汉坐在路边。他们看见杨志一脸冷漠,只有刘唐露出不自然的冷笑。其中阮小五还站在那里。于是,杨志开口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原著:杨志赶来看时,只见松林里一字儿摆着七辆江州车儿,七个人脱得赤条条的在那里乘凉,一个鬓边老大一搭朱砂记,拿着一条朴刀,望杨志跟前来,七个人齐叫一声:“呵也!”都跳起来。杨志喝道:“你等是甚么人?”那七人道:“你是甚么人?”杨志又问道:“你等莫不是歹人?”那七人道:“你颠倒问,我等是小本经纪,那里有钱与你?”

 

评析:严格比较原著的话,影视镜头肯定是有问题的。比如“七人齐叫”。这一点影视就拍不出来。再如,杨志每次都与七人对话,这一点影视也不可能来一个群口相声。毕竟,文字间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而影视作品只能在编剧的二次加工之后,在导演的现场调度之下,在演员的个性表演中呈现出来,如果在这三个环节每一次都有些变化,最后会与原著出现很大的差异。

 

镜头2:杨志拒绝买酒,白胜无法只能担着酒赶路,走了几步,迎面遇到晁盖七人......

原著: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

评析:这段影视的编写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显然,如果晁盖等人在杨志拒绝买酒时横刀出现,与之前防贼的态度保持高度的一致,并且,节奏紧凑,不容杨志有半点的质疑时间。成功率更高。如同影视所演,白胜走了半天,再遇到晁盖,反复把刚才的事情复述一遍,即便镜头多次切换至杨志——杨志也通过形体表示自己的鲁莽与无趣,这样恰恰贬低了保持高度警惕的杨志的人物形象。

 

镜头3:晁盖得知是卖酒的,多次询问价钱,然后拿来一只瓢,先后尝了两桶酒,最后确定一桶,喝下。

原著: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

评析:越接近本节核心的部分,影视改编的越是吓人。我一直想不清楚晁盖为什么一直追问白胜酒的价格。这与原著先喝酒,再问价是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的。先问价格,这个扣就死了,就不能再去以饶一瓢的方式喝另外一桶酒了,这样的话,下药的环节需要重新调整。果然,编剧想出了一个比施耐庵更为“高级”的办法——先让晁盖连续尝了两桶酒。以此打消杨志的警惕。愚蠢的是,即便这样,你再拿着瓢取另一桶酒的时候是绝对不能再喝了!而原著确是,一人还钱,一人偷喝酒,一人再去偷喝酒时——下药时被白胜发现,终止了对方“偷喝”而把药下入酒中。这种精巧的设计如果表演的话是绝对可以呈现出来,但为什么编剧、导演都没有发现呢,而是生生编出“两桶都喝——直接下药”的愚蠢的手段。这种手段根本骗不来杨志。当然,却骗了电视剧前的万千观众。

镜头4:晁盖等人喝完一桶酒之后,吴用装作还钱,同时示意刘唐再取两个瓢来。然后吴用吸引白胜还钱,这时刘唐拿着一只装了蒙汗药的小瓢舀酒——其实就是直接下药!但被白胜第一时间发现。完成下药过程。

原著: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评析:如上次评析一样,编剧只所以这样乱编,很有可能他们没有发现原著对酒瓢的刻意叙述。这篇生辰纲中,最重要的道具就是瓢。它不仅是卖酒的工具,更是喝酒的工具,当然也是下药的工具。所以说一瓢三用。但这个瓢只有在关键时刻才说出来。比如,晁盖等人要买酒喝,白胜就说,我这里没有瓢。注意,白胜没有瓢的原因是送酒路过黄泥岗,换句话说是自己批发白酒的,而不零售,所以,没有瓢很正常。这完全符合路过黄泥岗巧遇杨志等人。这样说其实就是降低杨志的警惕性。白胜没有瓢,晁盖必须有瓢,否则,戏就不能演下去了。因此,晁盖说自己有,并且一次拿来两只瓢。一大一下。为什么两只呢,因为后面要用这两只瓢去偷喝另外一桶酒喝,如果一个瓢,就没有办法既当面喝酒,又偷偷下药的双重任务了。但编剧偏偏不理这些,硬是弄出了三个瓢:影视中晁盖第一次拿出一个瓢,后来吴用开始组织人下药的时候竟然一次拿出两个瓢,更可笑的是,直接让刘唐拿着装上药的瓢去舀酒,这样做哪有什么智慧可言。完全把杨志与观众当做了傻子。

 

当然,影视剧的拍摄有很大的局限性,但这种局限性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补充。比如其他悬疑片如《神探狄仁杰》、《密战》、《暗算》、《悬崖》等,都可以拍摄的既合情,又合理。但为什么对于《水浒传》这样的经典名著,特别是《智取生辰纲》这样的精彩片段改变的如此低劣,演绎的如此庸俗呢?我想,这不仅仅是审美能力的问题,更是一个对经典原著的态度问题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