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35号 读经典 赏红楼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2013-11-13 17:24:41)
标签:

教育

分类: 红楼一梦

读经典,赏红楼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本回概述:大观园的宴会还未结束,欢乐仍在继续。刘姥姥挣得了水酒,因要用大杯痛饮,腾不出手来夹菜,王熙凤竟然屈尊服侍。一通豪饮之后,众人进入栊翠庵,红楼梦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妙玉登场。如果说刘姥姥对贾府的陈设还能做个大致的猜测的话,那么对于妙玉庵中的所有摆设只能远观而不能胡语了。一个特殊分人的人,一个身份显赫的人,一个带发修行的人,一个洁癖清高的人,她的出现让欢乐的大观园登时换了一个季节。

本回看点:

1、妙玉出场

2、真爱贾宝玉

妙玉出场

大观园建成之后,贾府听说京城中有一带发修行的尼姑便邀请住进大观园。了了一笔,一直埋伏到现在才出现。

引出妙玉的方式很简单。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人进入栊翠庵讨茶喝。其实,对于贾母等人喝茶来讲,任何地方都可以解决,但贾母偏要去栊翠庵,其目的就是要带着众人看看妙玉。

妙玉得到消息,“忙接了进去。”贾母一面看着这里风景,一面赞扬妙玉,进入屋内,贾母不忘出家人的礼节,现行解释她们一行人来此的理由“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

话说的很明白,就是我们来吃一杯茶而已。当然,来到此处,更好的东西也未必有。但事实证明,即便是喝茶这样的小事,栊翠庵中也高处贾府多少倍。我们先看看妙玉拿出的茶具: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

一出手,茶盘就非同一般,雕漆填金的,还绘着云龙献寿的图案,刚好符合贾母的身份。而给贾母使用的茶杯则是成窑五彩小盖钟。这种烧制于明代的精品瓷器到底价值多少,有心的朋友可以查询一下。有了茶杯,就要有茶叶。贾母在妙玉开口之前直接告知自己的喜好 “我不吃六安茶。”聪慧的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有了好茶,就要有好水。古人饮茶多用山泉,不像我们现在人用的自来水。于是贾母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

从一老一少的对话可以看出,老人喝的讲究,晚辈答的得体。但在这种对等的和谐中突然插入了农村的老太太就有了问题。在妙玉看来,自己客居在贾府,贾府的长辈来此讨杯茶喝,自己理当接待,但自己绝没有接待乡下老妇的义务,特别是看到茶杯被刘姥姥使用之后,便心生不悦,以致最后直接命人不要收拾那个无价的成窑五彩杯。这不能说妙玉洁癖,只能说她富足。刚好此事被宝玉看到,便替人求情把这个成窑五彩给了刘姥姥。这下子刘姥姥可赚大发了,这还不说之前获得的两批软烟纱、木雕大杯及一坛子点心。当然,也正是宝玉的这次好心送杯,让妙玉遭祸,让贾府受难。

应付了贾母之后,妙玉悄悄带着林薛二人来到自己的耳房小饮。谁知宝玉也大模大样地跟来凑热闹。于是,妙玉取出两个奇珍的茶杯,一个给黛玉,一个给宝钗,到了宝玉便把“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显然不领情,(确实是个呆子,人家把自己的茶杯给你用已经是天大的面子,甚至还包含更深的寓意了,他竟说自己拿到的是一个俗器,看来,宝玉确实是一个俗人。)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一听不愿意了,便说:“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从众人进门之后妙玉的言谈举止来看,这不应该是一句气话,而是一句真话,因为,她这里的东西确非一般。

宝玉既然说了,妙玉索性展示一下,“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 "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

宝玉果然中计了,显然是妙玉逗他玩,他竟然也像刘姥姥一样要豪饮起来,于是,妙玉顺势奚落他一番。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还未喝茶就被奚落了一番,但还未完,因为在妙玉看来,让宝玉坐下吃茶完全是看在林、薛二人的面子,宝玉何等的聪明,也立刻还以颜色说“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其实,这二人的表演只是给林黛玉和薛宝钗看的,她们两个一个冰雪聪明,智慧极高而又认定宝玉只与自己神通。而另一个则深藏不露,老于世故,如果让她们看出宝玉与妙玉之前也有过交往,估计宝玉在林、薛二人面前是百口难辩的。于是,妙玉与宝玉演了一出双簧,只是这个双簧表演之前就已经漏了底——妙玉“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而宝玉何等聪明,一句这是俗物,就巧妙地把妙玉的茶杯换成了一个竹雕的大盏来,他要充当一下刘姥姥的俗人,也不能让旁观者取消自己。

在妙玉这里,宝玉还能装傻充愣地说上几句,但黛玉一张口却被顶了回来。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

对于不擅饮茶的人来说,用什么水煮茶确实难以分辨。在黛玉看来,刚才听妙玉说给贾母煮茶的水是旧年的雨水,显然,他们所品尝的也应该是这样的雨水,于是就大胆地猜了一下。谁知,自己的孤陋寡闻被妙玉好好地数落了一番。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这个妙玉对待这几个人确实不薄,对贾母还是雨水,而对于自己看得上的人却用陈年的雪水。不知道要说让贾母听到会有何感触。但能让黛玉在言语上吃亏的估计也只有妙玉一人了,这不是妙玉的刻薄,而是在她身份的显赫。因为,妙玉与黛玉二人本身就不是一个阶层之上。从贾府对待妙玉的态度及妙玉的言行可以看出,她的身份远高于贾府之上,这绝非黛玉和宝钗二人所能比拟的。当然,树大招风,更何况那只“成窑五彩小盖钟”一经出现了偏远的农村,更是引来一场灾祸。这就是福祸互换的道理吧。

真爱贾宝玉

在我们读者眼中,贾宝玉就是一个不问时事,不爱功名,只会混在女孩堆里,吃酒、猜谜、写诗、听风的花花公子。或者是一个听到笑话还滚在奶奶怀里的小孩子。但在本回的一个细节却透出了贾宝玉的另外一面——对母亲的照顾和体贴。

这段场景出现了大家听戏的间隙,宝玉“拿起壶来斟了一杯,一口饮尽。复又斟上,才要饮,只见王夫人也要饮,命人换暖酒,宝玉连忙将自己的杯捧了过来,送到王夫人口边,王夫人便就他手内吃了两口。一时暖酒来了,宝玉仍归旧坐,王夫人提了暖壶下席来”。

毕竟是深秋是否,刚才喝了茶,嬉闹了一番,这是喝点热酒最好,宝玉只是想想,但看见母亲要饮,急忙让人去“换暖酒”,并“连忙将自己的杯捧了过来,送到王夫人口边王夫人想喝点酒”。一时暖酒上来,宝玉才回到原位。这个细节描写极其短小,只有64个字,对于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而言,这几十个字真是不值一提,但曹雪芹就是用这几十个写活了另一个贾宝玉。一个懂得照顾母亲,一个善解人意,一个能在不动声色中关照长辈的懂事的男子汉。

在乱哄哄的人群中,看到母亲想喝东西,儿子怕太凉,一面把自己的杯子送上,一面让人赶快去“暖酒来”这种体贴入微的关照绝不是王熙凤那种应景式吆喝式的显摆,也不是袭人、平儿、鸳鸯们尽职尽责的工作,而是做儿子对母亲的一种本能和本分。这才是真性情的贾宝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