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赏经典之八:薛宝钗小恙梨香院贾宝玉大醉绛云轩
由于本回文笔的精巧含蓄,不同的版本选用了不同的回目。比如程甲本的选择的是“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而脂砚斋批注本则选用了“薛宝钗小恙梨香院贾宝玉大醉绛云轩”。两者相比后者更含蓄,前者较点题。比较二样我还是倾向于后者,毕竟文学是一种需要品味的,特别是对于《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而言,含蓄文学化的回目更为精巧含蓄的文章增添一份朦胧,一份会意……
本回概述:宝玉向贾母回复了秦钟陪读之事,抽空来梨香院这边看望薛宝钗,正在互认“宝玉、金锁”之机,黛玉跟脚走进了宝钗的房间,一场才女智慧的PK开始了……
本回看点:
宝玉的“危险”之旅
斗智梨香院
宝玉的“危险”之旅
宝玉利用贾母午休,王夫人、王熙凤等宁府看戏之机带着一帮丫鬟婆子想去梨香院看望前天患病的薛宝钗,这一去,竟然我们为贾宝玉的“危险”之旅暗自好笑起来。
梨香院本是自己府中的一个小跨院,距离应该不远,又是大白天,何来的“危险”呢?其实这种危险只是宝玉心灵的顾及,害怕遇到父亲,害怕被父亲责骂,害怕被父亲提及读书的事来。所以,他精心挑选了路线,并且本着舍近求远的原则,尽量避开“瘟神”,尽量遇到熟人。结果没有遇到父亲,却遇到了两拨闲人:
当宝玉出了二门,向东向北绕厅后而去。偏顶头遇见了门下清客相公詹光(沾光)单聘仁(善骗人)二人走来,一见了宝玉,便都笑着赶上来,一个抱住腰,一个携着手,都道:“我的菩萨哥儿,我说作了好梦呢,好容易得遇见了你。”看看两个人的名字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而这两人确是贾政的座上客,席上宾,可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贾政之名真是名至实归呀。两个老爷的朋友,怎么见了宝玉叫起“哥儿”来,真是莫名其妙,一头雾水。与这样人格的人在一起他们也真谈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宝玉的奶妈李嬷嬷不是个等闲之辈,等二位闲人刚转身要走,便顺势问了句“二位爷是从老爷跟前来的不是?
”这句话的潜台词便是,老爷现在在什么地方?千万别让宝二爷遇上了!这二人当然知道其中奥妙,便忙点头道:“老爷在梦坡斋小书房里歇中觉呢,不妨事的。”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老爷正在书房午休,你就随便走动,玩去吧!
看看宝玉身边都是什么一些人呀。嬷嬷丫鬟成了鬼精了的“侦查员”,贾政的朋友个个都是“泄密者”,他们一起糊弄着老的不知情,一起鼓励小的不读书。宝玉这个仕途路上到处是陷阱,他怎么可能光宗耀祖呢?
斗智梨香院
本回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首次“交锋”。而“交锋”的导火索就是贾宝玉“背着”林黛玉来看薛宝钗。
交锋薛宝钗
因为,本回开始就说“后日,又有尤氏来请,遂携了王夫人林黛玉宝玉等过去看戏。至晌午,贾母便回来歇息了。王夫人本是好清净的,见贾母回来也就回来了…却说宝玉因送贾母回来,待贾母歇了中觉,意欲还去看戏取乐,又恐扰的秦氏等人不便,因想起近日薛宝钗在家养病,未去亲候,意欲去望他一望。”从上述两段来看,黛玉和宝玉原在一起随贾母去宁府看戏的,后因贾母需午觉,宝玉便跟了回来。又感到再去宁府给人带来麻烦,且前日知道宝钗小恙便拐弯去了梨香院看望宝钗,这里看不出“背着”黛玉的意思。但玲珑玻璃心的黛玉却不这样想。不然也不会看到宝玉和宝钗说话会醋意浓浓。
我们来看梨香院,宝钗屋里的“微型版的三国演义”吧!
林黛玉看到宝玉宝钗两人密语,便出口不逊,吓人一跳:“嗳哟,我来的不巧了!”言外之意就是我打扰了你们的说话,成了小灯泡,不好意思!此言一出,让屋的主人——宝钗有些感动“意外”。她不会想到“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走一步路的,处处留心”的林妹妹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于是,笑着问:"这话怎么说?"此时,宝钗想给黛玉一个台阶下,给她一个更正的机会以挽回刚才的唐突,可是黛玉不但不领情,反而变本加厉: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这句话说的更直白。就是说,我不想看到他单独在这里,来了真没劲!此时历来大肚沉稳的宝钗也不愿意了,收起了刚才的笑容问:"我更不解这意。"
谁知黛玉让然面对微笑,不卑不亢地娓娓道来:"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这话说的真是强词夺理,不仅圆了刚才的直白和唐突,又拐弯地恭维和批评了宝钗的“愚笨”。这话又说的滴水不漏,既让宝玉不至于过分尴尬,又让宝钗听起来刺耳中听着舒服。
此时尴尬的宝玉忙岔开了话: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娘们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不曾?"黛玉便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
"有人再次给黛玉搬来台阶下,但黛玉仍然不领情,仍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气势和怨气,对宝玉不依不饶。可以理解,因为,毕竟宝玉利用送贾母午觉之际“甩开”黛玉一人在宁府,独自一人来到梨香院“会晤”薛宝钗,这对于林黛玉来说是不能容忍的,所以,对宝玉这个家伙绝地应该好好教训教训!
这一回合宝玉成了挨批的小学生,宝钗成了冤枉无奈的“窝囊废”,面对这种场面,薛宝钗的母亲——薛姨妈出场了。我们看看黛玉如何应对这老将的。
智擒薛姨妈
“薛姨妈已摆了几样细茶果来留他们吃茶。宝玉因夸前日在那府里珍大嫂子的好鹅掌鸭信。薛姨妈听了,忙也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宝玉笑道:"这个须得就酒才好。"薛姨妈便令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来。”看来,在梨香院吃饭是很偶然的。原来薛姨妈只准备了点心之类的东西,并没有准备酒菜,但宝玉一上来便点了菜——鹅掌鸭信。薛姨妈一听忙上了这道菜,宝玉见有了菜,便又点了好酒,薛姨妈是有求必应,又马上了灌了好酒。薛姨妈溺爱宝玉的心态溢于言表。这样一桌酒菜就不知不觉间备齐了。这也为黛玉和薛姨妈的“斗智”铺设好了战场,更为宝玉大醉绛云轩埋下了伏笔!这里,我们不能不佩服曹雪芹构思之巧妙,用笔之精细。
宝玉在吃酒之前,遇到两个插曲:第一插曲是宝玉的奶妈——李嬷嬷不让宝玉喝酒,恐怕挨贾母的责怪。但薛姨妈却一顿“嗔怪”把这“老货”赶了出去。第二插曲是宝玉要喝冷酒,宝钗一席“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是善意劝阻,让宝玉“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这两个插曲让坐着傍边的黛玉看着眼里,记在心里。
对于薛姨妈赶走李嬷嬷黛玉是叫好的。因为,她也想依着宝玉,喝点酒暖暖身子。但她却为宝钗的“劝酒说”大为不满。这个不满,不是对如何饮酒道理的不满,而是对宝钗说,宝玉听这种境遇不满。于是,她马上利用自己的丫鬟雪雁送手炉一事大做文章!她对着宝、钗二人进行了一番含沙射影地大发牢骚:"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去睬他。此时,薛姨妈看不过去了,她要给女儿找回这个面子。老将出马了:
薛姨妈因道:"你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的,他们记挂着你倒不好?"
黛玉笑道:"姨妈不知道。幸亏是姨妈这里,倘或在别人家,人家岂不恼?好说就看的人家连个手炉也没有,巴巴的从家里送个来。不说丫鬟们太小心过余,还只当我素日是这等轻狂惯了呢。"
薛姨妈道:"你这个多心的,有这样想,我就没这样心。"
看看黛玉多会“奉承人”,愣是把一番指桑骂槐的牢骚话变成了为薛姨妈面子问题的场面话。最后逼得薛姨妈以“你这个多心的,有这样想,我就没这样心。”而不了了之。
看来,这个多心的背后不仅仅是黛玉为她和宝玉两人的担心,而且更有薛宝钗为“金玉姻缘”的细心!薛姨妈导演策划宣传金玉姻缘的野心。
降服贾宝玉
在薛姨妈的纵容和李嬷嬷的搅合中,宝玉已经有七八分醉意了。此刻该黛玉出场了!她要看看谁说的话管用,她要试试谁说的话比圣旨还要快,她更要试试醉宝玉能否服帖林妹妹的管教!
酒席一罢,大家吃了酸笋鸡皮汤,喝了碧羮粥,又饮了醒酒茶。曹雪芹始终不忘贵族饮食的大规矩,大气派,即便在这样紧凑的斗智场面中业不惜笔墨,一写再写,一书再书。
此时,黛玉“无意间”问宝玉:“你走不走?”
这个“你”字用的好!她没有用“宝哥哥”,而是“你”,是一种与自己平等的称呼。并且问的巧妙,不得不令宝玉回答说:“走”。但天才的语言学家曹雪芹怎么能放过这个有趣的细节呢?看看宝玉怎么回答的:
宝玉乜斜倦眼道:"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黛玉听说,遂起身道:"咱们来了这一日,也该回去了。还不知那边怎么找咱们呢。"
聪明的宝玉学聪明了,看来没有白挨刚才的一通稀落。
“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一种依附顺从的口气刹那间笼罩了整个空间,让黛玉听了心花怒放,于是,她顺势而下用“咱们”二字,一下子把刚才的 “你”拉了过来,让两人自然地成了一个“整体”。并且自己的理由是:
“还不知那边怎么找咱们呢?”
是呀,他们两个住在一起,从这个“居住范围”可以说是“一体的,”可以用“咱们”。如同“咱们是一个单位的”一样合情合理!这让薛氏母女听着别扭之极,但又无话可说,这就是林黛玉的聪明之处。
随后,黛玉发现丫鬟“不会”给宝玉带斗篷。立刻抓住各个机会道:"过来,我瞧瞧罢。
"宝玉忙就近前来。黛玉用手整理,轻轻笼住束发冠,将笠沿掖在抹额之上,将那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簪缨扶起,颤巍巍露于笠外。整理已毕,端相了端相,说道:
"好了,披上斗篷罢。"
这一次索性连称呼也省去了,直接是“过来,我瞧瞧罢”。听起来多亲切,多自然,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让宝钗看在眼里,嫉妒在心里,这还不算,黛玉还要好好地端详端详。这里,她就要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摆给众人看:只有我你能降伏宝玉,别人,没门!哼!
一副得意且盛气凌人的小姐做派!
这场梨香院的斗智,以黛玉明战薛氏母女,暗嗔宝玉不守规矩,最后以亲手戴好宝玉的风雪披风并携手而归告终。现在可以想象得到薛氏母女看着黛玉、宝玉二人携手风雪中的背影时的复杂心情,这一艺术雕塑之孔位我们的想象留下了足够大的空间。曹公伟大!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黛玉来到梨香院,一下子便成了交流的主角。无论在语言,无论在气势上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但黛玉毕竟没有母亲的策划,没有哥哥的外援,只有她一人为自己的心愿独独苦撑。这种暂时的胜利并没有换来最终的结果,也许,黛玉和宝玉之间本就没有什么结果,只有令人凄美异常的过程罢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