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2006-12-30 17:07:40)
分类: 教师成长
为什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在全市初中骨干教师校本研修专题讲座的谈话(一)
                                                                          常亚歌
          今天应教师进修学校之邀,给大家交流一下关于骨干教师如何参与学校研修活动的话题,我感到非常荣幸和不安,荣幸的是能和全市这么多优秀教师进行一起交流学习;不安的是我的观点不一定正确,恐怕引起大家的误会。希望我下面的谈话达到前一个效果。
        我今天要给大家交流三方面的问题:分别是开展校本研修的背景;骨干教师应在研修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和骨干教师在研修活动应做的工作。下面我讲第一个问题。——开展校本研修的背景
         我们大家都知道,我国的第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岗位集中培训是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在这一轮教师集中培训中,在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师德师风修养,信息技术能力,教育科研素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后面即将实施的新课改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准备,更重要的是在教师中开始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意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集中培训也暴露出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培训经费过高,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培训师资缺乏,培训质量不高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教师岗位培训的健康持续的发展。为此我们在不断改进上述问题的同时,也在积极地考虑如何提高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的难题。
          2002年师训科在借鉴外地经验,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下,适时地提出“校本培训”。所谓的校本培训就是基于学校发展为目的,在以学校为基地,对教师开展的教学技能,教学难题等方面的培训活动。它的最大优点在于,突出各自学校教师的特点,尊重教师之间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教师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妥善解决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培训的效率。
我市的校本培训工作从2002年规划,到2003年的实验,再到2004年的全面推广,用了近3年的时间。了保证这一活动的质量,我们出台了很多积极而稳妥的政策,如每学期实施校本培训申报制度,每学期结束进行严格的审核制度,最后颁发相应的继续教育学时证来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随着活动的深入,我们发现,校本培训只能对教学技能方面进行一些培训活动,但不能从根本上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困惑和难题,原因很简单:学校老师的水平都差不多,都没有高深的理论和高明的办法。
      在这种情景下我们就及时提出“校本研修”。这里提出的校本研修是原来校本培训的继承和改进,它是一种源于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需要,由学校合理引导和规划,一教师为主体,旨在满足学校与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目的的,广意的学习和研究活动。它的最大特征是突出了教师的参与性,淡化学校的强制性;突出了沟通的多项性,淡化理论传输的单项性;突出了问题的多样性,淡化了主题的单一性,突出了研修的实效性,淡化了组织活动的形式性。她具体的要求就是:围绕一个主题,采取一种活动,依托多种形式,解决课堂问题。
1、围绕一个主题:就是把我们教师自己在课堂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整理出来,列出轻重缓急,选择最需要大家来研修的问题来,通过大家的合作,在一段时间里集中谈论来找出相对较的方法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主题选择一定要“小”,小到什么程度呢?可以小到“教师的课堂提问”,“学生学习的同步性”等。关于研修主题的选择,陈大伟教师曾提出有三大类“一是课堂教学问题,二是班级管理,三是课题研究”。我个人认为,目前我市研修的重点应是第一种------课堂教学。我这里把课堂教学中问题大致分了四类:一是教学知识类。诸如初中文言文、说明文、作文等课堂教学方法。我们有的老师可能了文言文中教学很有方法,有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独树一帜,这些都需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己。二是学习形式类。目前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学习形式和习惯的改变。其中合作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形式,而如何改变课改前教师的“满堂灌”到今天教师课堂中的“满堂动”的形状,其中学生的学习方法的研究是我们值得认真关注的问题。三是技能方法类。技能方法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一些教学设备,电教器材了解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力和方法的运用。譬如讲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等。四是课堂中的共性问题。前几天,我去参加一所小学的观课议课活动。在议课当中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研修主题是什么?”教师说:“小组合作学习”,我说这是大家最需要目前了解决的问题吗?答“是”我说据我刚才的观察教师在课堂中有一个环节解决起来毫无办法,当时的情景是:
案例1:在一年级语文课的片段
师让学生齐读课文,当学生读到第三段的时候,绝大多数停了下来,因为其中的的两个字不认识(谷穗)。当老师问同学们时,有一个学生立刻站起来抢着说:“老师,我认识,它念谷穗,我妈妈教过我”。这是全班的学生也很快的随声附和说是“谷穗”,“本来老师想讲解一下的想法也就此打住”(教师原话),但又让学生齐读的时候,学生又忘记了……
这个片段表明:我们课堂内经常遇到好的不够吃,差的吃不饱的问题,也就是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步性问题。
2、采取一种活动。这里提出的一种活动就是“观课议课”。为什么在开展校本研修采用这种形式呢?原因要三:一是节省时间。观课议课活动开展时不需要大家另拿出时间来进行,因为我们平时的教研组活动时间绝大多数是听课活动,而观课议课就是原来听评的改进。二是有现成的经验可寻。目前我市经过近一年来的实践,已经有不少学校积累了观课议课的实践经验,为全市学校全面推行观课议课活动提供了宝贵的依据。第三教师喜欢。教师喜欢是观课议课能够得宜开展的重要因素。因为通过这样的活动不在让我们的教师恐惧上“公开课”而是愿意上“公开课”,原因就是通过观课议课活动使上课教师得到了大家的帮助,而不是收获一堆无端的指责和质疑。所以,《教育时报》是王占伟主任讲,观课议课是一种教研文化的改革,是教研文化的进步。为此,我个人认为开展校本研修的最好形式就是观课议课。
3、依托多种形式。前不久,我下乡对全市的校本研修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学校开展了多种活动,如读书活动,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交流研讨等等,但我发现一个问题,这些活动之间都是并列关系,它们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诚然这些形式都有各自的作用,都帮助教师提高相应的业务素养,但过于频繁和繁重势必要影响教师的积极性,我们能否把这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都围绕这教师各自的研修主题进行学习、读书、交流呢?
4、解决课堂问题。这是研修活动开展的核心,如果我们的研修内容没有涉及到教师课堂教师,可以说是一种无效的研修活动。因为,在学校的学生和教师的阵地就是那45分钟的课堂,而我们的研修活动如果没有涉及到或偏离了教师课堂,那将是令人无法想像的。所以说,针对课堂,我们的主题要来源于课堂,活动要立足于课堂,成果要反馈于课堂,只有如此我们的研修活动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才能让我们的教师满意,学生受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