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缘何医疗费无序猛增?

(2010-08-18 17:53:40)
标签:

医疗保障

支付制度

劳动价值

杂谈

神木医疗

分类: 医生哥谈医改

【我再次被推荐为2010度中国互联网博客大赛(点击左面可以进入投票)正在开始。希望“赢得继续为民说医改那些事儿的机会”。】

 

缘何医疗费普遍无序猛增

 

     对神木的初步印象是,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控费的能力还是很强的。2009年县级医院人均住院费用167,人均报效534,报销补偿率达84%,药品比例51%,检查阳性率78%,平均住院11天。从住院人群分析,农民、居民占93%强,干部占6.6%。这一年县级财政花了1.27亿元解决了42万人的医疗,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和居民多年来的看病难和看不起病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神木在从医疗费的结构上再努力一下,通过医务人员的主动参与,把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费用和药品费用调节到医务人员的收入上,过度医疗的情况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我们再看一下广东的东莞,从南方日报获得的信息:2008年,东莞医疗总费用较上一年增长30 .1%,这一数字在2009年再次攀升至31.1%.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东莞参保人数量急剧下滑,但医疗费的社保基金投入依旧保持增长势头,并高达72.5%.

 

    东莞官方人士发出感叹:医疗费的无序猛增掏空了东莞医保基金。去年,东莞医保基金当期除留有总基金额3%-5%的风险基金外,基本没有结余。

 

    统计显示,2008年,东莞医疗总费用较上一年增长了30.1%,而这一数字在2009年再次攀升至31.1%。2008年,东莞医保参保人数创下历史峰值580万人。这一年,东莞医疗费的社保支付投入同比增加47 .9%;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东莞参保人数量急剧下滑,但医疗费的社保基金投入依旧保持增长势头,并高达72.5%。

 

    今年上半年增长的势头并没有明显减缓,东莞医疗费社保支付投入已经同比增长32%,远远超出了原定10%-15%的社保支付投入增长目标。

 

    为什么会有这种高速增长的势头呢?这种背离令人忧心忡忡。有关人士认为,因为医保基金目前没有国家补贴,其服务支出只能依托于收费。但社保基金缴费费率不可能想提高就提高,缴费费率过高最终只会让真正有需要的人无法得到社保保障,基本医保也就没有意义了。

    

    社保局认为现在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扩面”。东莞医保参保人数已经达到了520万左右。东莞市社保局的目标是,年底这个数字能达到600万。扩面工作虽然能保障基金的总体规模,但随着这些年医疗费社保支付投入的不断增多,原有的医保基金结余也逐年被消化。社保人士说,去年开始,东莞医保基金就开始处于危险的边缘。全年医保基金当期除留有3%-5%的风险基金外(国家强制规定),基本没有结余。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高增长呢?有人认为这是为稳定就业应对金融危机,东莞对医保待遇进行了提高;其次,针对医院的发展,社保上调了各级别医院的支付限额。第三,总体上医保基金使用违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其中,医院布局不合理、无序扩大规模、过度医疗甚至骗保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我没有对东莞现象作全面的调查与分析,但是我预言“医改不要指望医疗费用的降低,但求合理。”是应验了。也有人这样感叹 “社会那么困难的时候,医疗服务为什么不能跟大家同甘共苦?!老百姓收入减少,医院为什么不但没减少,还在快速增长?!”这种激动的呐喊时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有没有从体制与机制去考虑问题呢?如果单纯建立一个保障体系,而没有建立一个完全性的公立医院服务提供体系,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有什么不同呢?相反,公立医院得以政府的“投入”(虽然不足,毕竟是有),但是医疗收费水平并没有随之降低,而继续上涨!这说明什么呢?这显然是支付制度与监督制度失灵!

 

   一种按服务收费的制度,必然是一种努力“创造”服务获得支付,这种“获得”是合理的呢还是不合理,完全取决于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政府不投钱或者投不足,医院的趋利性就大;医生的劳动价值偏离对社会的贡献度越大,营利倾向就严重。当然,我们也有人说就算是医生达到应有的社会劳动价值也会有“趋利”和“回扣”行为。这种说法我不否认,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监督),对违规的人员依法处理。我们可将我们的制度与国外的制度比较就知道,不管是市场化还是福利性的国家,医生的违规行为远远比中国的少,难道是中国人的贪婪决定?绝对不是!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也不是具有中国血统吗?

 

     还是一句话:当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出错,不应该就事论事,应该检查系统的各个环节。分析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解决矛盾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