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汶川抗震救灾广东医疗队杂谈 |
分类: 波子杂谈 |
瓦砾堆里的战斗
队员们的巡诊、抢救都是在瓦砾中跨过。这对于这些来自广东的医生们来说,是另一种考验。虽然他们都是各医院的精英,医术早就得到了人们的赞誉,但那是在手术室里。在手术室的无菌环境里,各种手术都可以按部就班,各种治疗方案都可以尽善尽美。但来到映秀却行不通了,因为没有那种条件。震后的映秀危机四伏,到处都泥石流。在这里,有的是楼房随时崩塌的危险,有的是细菌随时感染的威胁,有的是无穷无尽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
队员们在废墟里走动时总是很小心,很轻,他们心里即希望能听到什么幸存者的声音,又怕听到幸存者的声音。在灾区里,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个体在巨大的灾难面前的孱弱和无助。
他们一到映秀就是充满这样一种心理压力。
在他们的营地旁边就是生者于死者同居一地的漩口中学。队员们经常回忆道,夜里,不知道是梦幻中还是在真实中经常听到瓦砾里的悲鸣声、呼救声,似是而非,一时也说不清楚。因为,白天他们就在这里救出了很多埋在瓦砾中的遇难者。
就是他们到达映秀的这天,救援人员抬着一位受伤的老妇匆匆走到医疗队的营地,他们将行李放下,还没有来得及喝上一口水就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当中去,刚把这受伤的老妇处理好,倒塌的漩口中学宿舍楼房里救出了一名教师,他全身是灰沙和伤口,队员马上给以清创、缝合、包扎等处理。这位教师说:“105室还有一个女老师”。搜救队员与医疗队紧密配合,根据伤者的提示,当天就救治了五十几位伤者。其中有一个跟骨骨折的患者说:“地震时我在四楼,一阵剧烈摇晃,觉得要塌了,就立刻跳下来”。他是幸运的!
在映秀,灾难最重的可以说是映秀小学了。小学校舍已经体无完肤,一片废墟,只在右边角落还孤零零立着半堵高墙。仿佛在告诉我们它曾经是一所很了不起的学校。废墟旁挤满等待救援队发出来的消息。一个老太太背着竹篓在来回走动在等待她孙子的声音;一个年轻妇女对着废墟泪流满面,断断续续的哭泣声,让人难受;也有人掀开破席看看里面躺这的是否自己的亲人,其心情是非常矛盾的。有队员问:“里面还有活着的人吗?”老太太说:“有”,还没有说下去就哭喊着:“下面有两百多个娃娃啊”。有队员问:“那为什么不救了呢”。年轻妇女说:“他们说探不到生命迹象”。队员们听到这的心情非常沉重也很无助,在这样设备不完整的情况下确实很无助。无语,黯然,谁不想将他们一个个扒出来呀!看一看。同悲!眼已模糊。
一天的救治工作就这样在惋惜中度过,既有成就感,也包涵多多少少的遗憾。晚上,肚子饿。这天晚上大家都是在9点以后才打开自己的干粮袋,其实大家知道,没有多少可以吃,很多队员就是这样疲劳伴着饥寒,迷迷糊糊,不知道是睡还是醒。虽然还有一点八宝粥或方便面什么的,但是不到最后关头也不能吃。
一早,42医院喊:“快来,映秀电厂有个病人需要现场手术。”映秀电厂有是一个主战场,在那里发生过很多故事,创造出很多奇迹。队员们跟着部队医院的她们,穿过危楼,来到一堆废墟上。消防员说:“里面是电厂一名职工,在洞里面,他的脚掌给大梁压住了,出不来。经过我们讲道理,他同意截肢。”
他指着废墟中的洞口,向队员介绍地形:“要在这洞爬十米左右,然后看到有一个小洞,人就在小洞下面那一层。需要钻到下面那一层去做手术。洞很小,大个子或胖的不行,体力差的也不行。”这时候,像陈蓟医生个子太大,不行。杜冬医生一试,肚子太胖,也不行。时间就是生命啊!就在大家相互看着大或胖的身材发愣的瞬间,麻醉师马文伟站了出来,消防员一看就说:“他行”。马伟文医生二话不说马上换了衣服,装上麻醉药和针筒,拿了一把手术刀,戴上头灯,手套,钻了进去。由于他的身体比较瘦,很快就爬到5米左右。但剩下的路,却越来越难,忽然,前面右边有个脑袋,头发全是灰土。跟在我后面的消防员说:“往左”。他艰难第绕过旁边的尸体,顶住恶臭,用尽全力像虫子一样向前蠕动。里面很静,只听到自己的呼吸声,有点与世隔绝的感觉,谁不紧张呢?马文伟一心想着尽快爬到伤者的身旁。爬,继续爬行,又钻到下面一个洞里,马文伟终于看到了伤者,他趴着身移动进去了。后面的消防员向里面喊道:“医生来了,帮你做手术。”伤者说:“医生你要救我出去”。马文伟说,你放心,我一定救你出去。通过头灯,看到伤者的右脚掌三分之二处被楼房倒下的大梁紧紧压住,血肉模糊,发出阵阵恶臭。手术操作空间局限,上面有水泥板,钢筋阻拦。下面稍悬空,但也只能一只手操作。伤者问痛不痛。马文伟说:“我带了麻醉药,那痛就说,那痛麻那。”。于是决定沿着大梁所压脚掌断面进行麻醉和手术。马文伟心想,这样可以减少出血和疼痛。手术就这样一点点进行。手术刀碰到大梁,断了。怎么办?马文伟问还有没有手术刀。消防员说电工刀行不行。马文伟说行。消防员从后面递上电工刀。于是继续,反复切、撬。从袜子,到皮肤,肌肉,碎骨头。
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病人的脚可以松动了,而马文伟也筋疲力尽了。拿电工刀的手一动就抖,一点力都没有。病人还有点肌腱相连。马文伟退出去,换上了陈建良医生。他带着拿剪刀进去,继续进行断离手术。最后病人被成功救了出来,送上直升机。其实,在这手术期间已经发生了不少的小余震,一个小时后就发生了6级余震。大家看了看马文伟,捏了把汗。丁强说:“马伟文,你命大”。他们经过几个小时艰辛的操作,下午,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就继续到医疗点坐诊。
晚上,又是又饿又累的时候了,对于这些四五十岁的人来说确实难顶。这样艰苦手术恐怕是他们这一辈子所做过的最难的了。
预告:《废墟上的蓝马甲——廖新波和广东医疗队的汶川传奇》即将发行。
定价:25元
税号:440102707681460 地址:广州大道中289号1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