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家对误诊的观点

(2008-05-06 07:07:37)
标签:

临床思维

误诊

医院管理

杂谈

廖新波

分类: 波子杂谈

专家对误诊的观点

 

   专家对误诊的观点什么是专家?对某一领域进行专门研究的人就是专家。我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有没有错?往往我们的公众认为院长就是专家,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实这是误解。按照目前医学发展的趋势,分科越来越细,专家研究的领域越来越窄,如果加上不注意学习和吸取“其他”领域或专业的知识话,可能话语权就越来越少了。譬如说,误诊的研究,虽然涉及每一个医生,但是并不能说每一个医生都知道误诊的原理和数目,更不要说如何运用解决误诊的方法和手段去解决和防止误诊的再次发生。事实上,重复误诊的事情是经常发生,这不是说你不承认就没有,更不能说,你的领域少就说明其他领域也不多?上一篇介绍了判断误诊有标准吗?大家都非常理智地思想,今天,我再次引用专门研究误诊的专家谈一下《误诊学》出版的大致经过,目的是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认识,不要做一些令人悲哀的事情,如果真的不做研究和信口开河这真的是医学科学的悲哀!在这里再次郑重声明:我没有承认“门诊误诊50%,住院误诊30%”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罗嗦一点好,免得砖头压死人)

 

廖厅长:


  自从你的关于误诊率的博客引起媒体的轩然大波后,我才知道了你的名字和博客,也就开始认真的阅读你的文字。说真的,我知道的多数官员的讲话,都是出自秘书和写作班子的文字,他们的套话发言永远不会引起媒体的兴趣。所以能够看到你的博客,让我很欣赏你的勇气和文采。


  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挑起了关于误诊率的讨论,我认为你是为医生做了一件大好事,尽管你因此受到了某些媒体不公正的评说,但是所有的医生都会在心中感谢你的。因为有误诊、有误诊率,这是不争的事实,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任何新病种的出现都是在不断的重复的误诊过程中被认知的,比如非典,在2003年初,有谁认识这个疾病呢?艾滋病在中国的首例发现,不也是在最大的医院里反复误诊吗?非典和艾滋病的掩饰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为什么不能接受教训呢,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公布误诊率本身就是降低患者对医生的高期望值,高期望值与实际误诊率本身就是矛盾的,必须有人来揭开这个事实。


  当年我在医院做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每天面对死亡病例报告单时,发现很多病例在死亡前都有被延误的经历,因此才开始了误诊学的研究。与刘振华教授合作组织撰写的误诊学,1993年出版时遇到很大的困难,没有出版社敢出版,认为这个反面的学说有违常规。后来得到吴阶平、吴孟超、裘法祖这些医学大家的支持,还得到人民卫生出版社高间编审的支持,他们说:误诊学是对诊断学最好的补充,如果有了这本书,将填补医学图书的一个空白。他们反对某些专家说得“反面教训不能成为学”的观点。他们还说:从名词定义来讲,在学术上能自成系统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就是“学”。他专门用《犯罪学》专著来驳斥反面教训不能成为学的荒谬论点。他说,100年前就有《犯罪学》专著问世了,这是一位意大利的学者完成的,是以犯罪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而且犯罪学早已经在西方国家成为独立的学科。研究犯罪是为了防止犯罪,就像研究误诊是为了防止误诊一样,《误诊学》完全是成立的。在大专家支持下才有了误诊学的诞生。


  完成书稿之后,我又在《临床误诊误治》杂志编辑部组织30多位临床医生对1990年~1999年10年间全国公开发行的200种临床医学期刊进行人工检索,历时6年,共查阅期刊15500册,文献775000篇,检索出误诊文献71362篇,是同期机检文献量的4.6倍。本项研究工作只收集特定范围内分散的一次文献。根据《误诊学》〕研究的内容制定了“误诊文献摘录卡”,符合标准的文献则被收录。所谓标准误诊文献,是指病例资料完整、统计数据可靠、有确诊依据、有误诊原因分析、有误诊后果描述、有确诊前误诊疾病范围等内容。在7万多篇误诊文献中共收录标准误诊文献18768篇,占同期误诊文献总数的24.58%。通过计算机技术,对输入的150多万条误诊文献信息进行了归纳、统计、分析,在18768篇误诊文献中,作者报道的病例总数累积为548400份,其中误诊病例总数累积为152934份,由此获悉文献报道的总体误诊率为27.89%,这个数据中不包括个案报道。调查结果包括误诊率、误诊原因、误诊后果、误诊范围、确诊手段等5项内容。为临床医生避免误诊误治,提高诊断率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患者的想象中,认为只要误诊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不良后果,但是根据文献作者对15万误诊病例的后果进行分析,发现虽然误诊但未造成不良后果的占误诊病例总数的59.92%。


  我们历经20年关于误诊率的研究成果曾经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裘法祖院士一直鼓励我们申报国家卫生部的临床医疗奖,但是当年曾经在申报其他部门奖项的时候被某些评奖委员的一句话给搁浅了,他说:科技奖都是正面的经验,哪有反面的教训报科技奖的?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我们报奖的信心,毕竟不是所有的专家都认可误诊研究。


  所以我认为,你挑起的这个话题是对那些虚伪的专家们一个最好的教育。我们的研究资料也是对你挑起这个话题的最好支持,如果有必要你可以在你的博客公开我给你的信件。因为误诊和误诊率是科学的现实。你的博客没有任何问题。


  祝你一切顺利!

                    
                                      中国康网主编www.zgkw.cn (专事误诊研究的网站)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主编
                                                陈晓红2008年4月3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