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不可不察!
当前,正是流感的季节,加上禽流感的高危性增加,给社会带来多多少少的紧张和困扰,党和政府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注,要求各级部门积极防范,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我个人认为,像流感这样的流行病只要认识它,并不是很可怕,但不是不防,防是“第一要素”!下面,我就流感的最新认识介绍给大家,让大家知道流感一二。
流行性感冒(inf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的发病率为10%-30%,其流行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蔓延,播及面广,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儿童是甲型流感发病的最重要人群,儿童甲型流感的感染率是成人的1.5-3倍,甲型流感病毒是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和儿童非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所以,防治儿童甲型流感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根据抗原性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又可根据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分为若干亚型,如大家常常听见的H5N1等,最新研究表明,甲型流感病毒突变显示了较高的免疫原性和交叉反应性,且有利于增强流感病毒对机体的唾液酸转移酶受体的亲和力,因此,甲型流感很容易引起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
儿童甲型流感发病流行病学儿童流感最主要和最直接的传染源是与其有密切接触的成人患者;年长儿和青少年既是流感的高发年龄组,又是流感重要的传染源。潜伏期末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病毒,在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热退后和发病1周后大多不再排毒。携带病毒者可通过打喷嚏或咳嗽将病毒传播到空气中,易感者通过呼吸道吸入或通过直接接触受污染病毒颗粒而致病。大量易感人群聚集可增加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流感病毒感染的危险性,在种族和性别方面无易感性区别。
在我国,流感的流行在南北方存在差异,北方主要发生在冬季,而南方主要流行在3-9月。
潜伏期和主要临床特征儿童甲型流感的潜伏期为1-3天。发病主要临床特征是迅速出现发热、肌肉痛、头痛、咽喉疼痛和咳嗽,其临床症状一般在1周内可以自然缓解。
甲型流感并发症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其主要的并发症有:中耳炎,病毒性肺炎,心律失常,肾脏损害等。
甲型流感的诊断需要结合流行病接触史。
目前认为甲型流感的控制关键在于预防,已有针对甲型流感病毒多种亚型的免疫预防。但由于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的高度易变性,故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后虽然能产生免疫力,却对新的变异病毒无保护作用,这就导致虽经过流感疫苗接种仍然患流感的现象发生。对儿童来讲,预防接种活的流感重组疫苗较死疫苗能产生更长久的、效度更高的免疫保护反应,但对于某些免疫缺陷的患儿来说,用活疫苗接种存在着感染病毒的危险。这都限制了流感疫苗的有效应用价值。至今尚无特效药治疗儿童甲型流感,此外,一些中药制剂是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补充方法。
综上所述,目前虽然对甲型流感发病病因学、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等已经有了一些研究,但仍远未阐明其发病和免疫保护机制,需要和临床相结合,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临床有效防治甲型流惑,为研究其他病毒相关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防治新途径提供线索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