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作文
三则]
小伞众人铭
打伞风云起,始作俑者小弟也!节前,《为领导打伞对吗》一文在寒冷的冬天激发了大家热情;节中,在本应清静的网坛掀起了不小的热浪;节后,更是民声汹涌,砖雨倾盘如注。
毕竟小小雨伞难以遮挡多少风雨,却又隐含了多少人间世故。门外风声紧,陋室来反省。杨钦昨赐铭,吾亦镂一铭。韵律不正,聊博一笑,万请方家不吝指教!予法侠之谢意寓于此。
伞 铭
波子
农舍门外,时雨时停。老农顶笠,众人雨行。斯乃连州,冰雪灾临。水井陷泥泞,浊水粘衣襟。嘘寒问暖切,柄伞雨中移。伞小乾坤大,岂轻心?网大语杂乱耳,平添几分叹吟。何日冰消融,惟记送炭情。波子云:衷谢网评。
附录一:
雨伞铭
杨钦
看到博友波兄的看图作文后,让我感慨万千,但我更欣赏波友坦荡的为人。
伞,本来是挡雨或遮太阳的用具,普普通通,鲜有新闻。
另,该不该为领导打伞,同样一个关键角色在于打伞的人:合不合乎情理?看看当时谁更需要?自己是否需要有不打伞的勇气?
我不主张领导将下属打伞当成当然,同时也希望不要出现“恐伞症”。
应波兄命题,草拟雨伞铭,还望方家指正。
雨不在大,有伞则行;伞不在美,能遮则行。斯是雨伞,为吾真名。年初出新闻,岁末尤更盛:大国温总理,自己把伞擎;经典县书记、红领巾。波子连州一照,网络上下沸腾。无巴结之意,有关心之景。杨钦云:何畏之有? (2008年2月15日
于城南公馆)
附录二:
打伞铭 法侠
白首赤子法侠兄则道:在引起轰动的《为领导打伞对吗》博主廖新波博友的《看图作文》后面读到杨钦兄仿《陋室铭》写的博评,不同意他的最后一句“何畏之有”,又一时学痒,所以也仿了一铭,云:
雨若不大,没伞也行;人若不多,遮谁都行。伞撑何处,要看分明。总理自家握,书记别人擎。更有乡长酷,撑伞红领巾。年头议到尾,说纷纭。偏偏伞下领导,又是堂堂副厅。出关心之念,呈巴结之景。我要问:议议不行?
附录三 :
[铭后语]
“功利存乎人民”
说来也有两年了。我第一次到连州也是寒雨连连(推荐点击进入)。年前我又冒寒赶赴扶贫驻点的粤北连州,地偏僻,古时又称阳山。说来许多朋友们可能不知道,此地曾朝廷贬官的流放之地。“紫阳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语涉讥讽”,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4年半。山不高,水不在深,有人才则灵。“因祸得福”的是连州人。在这位”怀宰相之才”的诗人的倡导下,当时地处偏远的连州竟然“科第甲通省”。
赤阳古道,风蚀没湮;福泽黎民,万古留芳。刘禹锡同情人民疾苦,系家国命运于身,坚持整肃官吏,守政不阿,重土爱民,兴教重学,深得人民爱戴。他在连州留下了大量的诗文,特别是他那《连州刺史厅壁记》中书倡导的“功利存乎人民”的为官的座右铭更被记住,值得我仿法。
附四:刘禹锡《陋室铭》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生平
刘禹锡(公元772-824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因是汉代中山王刘胜后代,又称刘中山,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22岁中进士,23岁登宏辞科,24岁登吏部取士科,三登文科,享誉京华。他29岁入仕,先后任过节度使掌书记、主薄、监察御史、监察史、州司马、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太子宾客,死后受赠兵部郎中。他在从政之余笔耕不辍,有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文学上与白居易齐名,刘禹锡留下诗文800多篇。前期刘柳(宗元)相知、诗文互递,时称“刘柳”;后与白居易诗文唱和,时称“刘白”,堪称“四海齐名白与刘”。其诗歌题材广阔、取境优美、词藻瑰丽、精炼含蓄、思出常格、开朗流畅、可语可歌而又不流于平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