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医疗改革医疗筹资 |
分类: 医生哥谈医改 |
大家都知道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目前的医改的调子,政府主导也是今后医疗改革方案制定的指导原则。但是我总觉得,不管哪一种方案,一提到政府投入的时候总是感到羞涩,也总是以目前的医疗消费来衡量今后的投入。比如03年的4700亿,05年的8000多亿。错误地认为目前的投入是“合理”的,可以作为参照底数。比如卫生部的设想是2000亿,估计是基于03年总数目一半来设计的。因为在03年政府的投入占整个医疗消费的17%,如果提高一倍,也有34%,这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已经是了不起的进步。北师大的第7套方案比卫生部的节省一半,其思维就是力图减少政府的开支。如果是从竞争或竞标来看,就是说谁的标的越底谁越容易中标。这样仅从投入来设计医改方案的思维无意不会为百姓带来什么变化,也不会解决目前的看病问题。或者说我们的设计者无不在考虑“节省”政府开支,强调社会筹资。
其实在目前中国的状况来看,所谓的社会筹资主要还是私人筹资。我们所走过的路已经被证实是不理想,也正是如此,不然就不会有第7套方案或其他什么方案的出台。一句话就是增加政府的投入!如果我们依然从改革开始时的思路——“节省政府开支”来设计未来的医疗改革方案,这必定又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方案。
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很简单的解释就是,在本来医疗服务不足的体系中试图节省,无疑就是从乞丐饭碗中取食。未来的2000亿或1000亿又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给民众呢?我们可以这样想象,过去的4700亿还是8000亿的医疗消费我们服务了多少人群?又有多少人没有得到服务或服务不足?医疗服务是如此,卫生防疫亦如此!我们在制定医疗卫生政策的时候是否要多考虑全盘而不是城市呢?
更令人不可想象的是,某些地方还试图将卫生防疫的责任交给社会来负责。最近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的中国孕产妇与儿童生存策略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面临严峻的考验,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异,流动人口等弱势群体的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在有接近一半人口的最落后的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比城市地区高4至6倍,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四分之三。这份报告是卫生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合作,在国内和国际专家的支持下,共同完成的研究结果。
我们的医改如何面对这些挑战,也就如何关注社会最边缘或弱势的群体,保证他们负担得起的、公平的卫生保健服务得到普遍可及。
如果我们按照该报告提出的建议,我们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仍然要投入高于现在的资金。
[注] 该报告的建议的要点
- 重点关注边远贫困地区和城市流动人口。
- 确保妇女和儿童人人享有优质的产前、产科和新生儿基本保健服务以及儿童综合保健服务
- 把妇幼卫生的工作重点放在乡、村两级
- 因地制宜地开展妇幼保健服务
-
进一步明确妇幼卫生工作的公共卫生定位 - 增加贫困地区卫生服务的投入
- 提高卫生资金投入的效率和有效性
- 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其他医疗保险机制确保妇幼保健服务的全面覆盖,为贫困人群提供医疗保障
- 制定有效的妇幼卫生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 加强妇幼卫生监测系统
前一篇:在私人思想港湾树立政府责任观
后一篇:医生的价值该如何计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