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所有的计划完全打破了。厅的党组会开了一半就到白天鹅参加粤港两地经济合作联席会议,这个会议刚一结束就赶下午320的飞机到北京开会。到北京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
近日来,连续接触都是内地孕妇到香港产子的问题,据说今年2月份香港政府将采取新的政策,这新政策的内容是如何呢?中央政府的态度是怎么的呢?涉及的问题很多,得坐下来好好研究。
针对内地孕妇蜂拥来港产子问题,入境处将实施新措施,拒绝怀孕逾7个月而又没有香港医院的「预约确认书」的内地孕妇入境,医管局(相关新闻
-
网站)则会维持最多每年1.2万个内地孕妇产子名额,并以服务本地孕妇为优先。新措施出台后,不少人都质疑是否能真正阻截内地孕妇来港产子,也有报章指新措施有不少空子可以让人钻。
香港有媒体这样评论:这些争论都是捉错用神的,因为政府根本就无意完全禁绝内地孕妇来港产子。政府真正目的,是希望可以在严格控制数量下,逐步容许内地孕妇来港产子。换句话说,是新措施其实在体现了政府所希望达至的新人口政策,只是鉴于未有缜密的研究报告或详细的数字在手,政府不宜妄推新的人口政策,更不宜直接宣之于口而已!
虽然不少人担忧这些新生婴儿会为香港带来沉重的福利负担,但政府明显并不如是想。一向有消息指政府一心希望可以借助内地孕妇的新生婴儿,以帮补本地只得0.9的全球最低出生率,解救香港人口老化这严峻问题。问题只是政府不能任由这些内地孕妇不受控制的蜂拥来港,因为会为香港社会带来太多不确定性,也令政府无法准确的作出长远规划。故此,新措施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要令内地孕妇打消来港产子的念头,而是要严格限制每年为这些新生婴儿所发出的居港权名额。
之所以,医管局并没有完全取消内地孕妇的产子名额,而是维持在今年最多的1.2万名水平。还有,是今年预计会有6300名内地孕妇在私家医院产子,两者相加便有1.8万之数,当中约一半是父或母皆非香港人,也就是说,香港政府每年要为约1万名内地孕妇新生婴儿发出居权证,这只占全港700万人口的0.1%,并不为多,而相比每年5万个单程证名额,这1万之数也是可以接受。
政府还可以因应本地的出生率和政府的人口政策而每年调整这个额度,只消增拨资源予医管局设立更多妇产科病,政府便可逐年增加输入外来孕妇的数目。还有,是私家医院的名额在需求殷切下也会逐年增加。当然,政府需要严格监控私家医院的病数目,以防过度膨胀失控,但以目前紧绌的医疗资源来看,应该是不难做到的。
从这角度看,医管局向内地孕妇增收费用,目的显然并不单要阻吓她们来港,也非旨在捞取一笔额外收益,而是要确保来港产子的孕妇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她们的孩子能在较富裕的环境下生长,可以在内地甚或香港接受更佳的教育,将来成为香港的生力军,而非福利包袱。
这个如意算盘是否打得响,在于政府能否真的守得住拟定的名额数目,能否阻止内地孕妇在怀孕初期来港然后逾期居留,至临盘之时再直闯急症室求医。当然,要应付这些情,香港和内地的行政机关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只是倘未露出底蕴而已,就让大家拭目以待好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