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勤奋敬业,自强不息

(2007-01-07 09:38:19)
分类: 医生哥谈医院管理
                   勤奋敬业,自强不息
 
                          ——一位医者的从医从教体会

    今天是星期天,等一会要去肇庆会朋友,我正在翻阅讴歌著的关于医的隐情与智慧——《医事》,夫人走过来说,最近学校领导叫我介绍一下成长体会,我也写了一篇《勤奋敬业,自强不息》。我那来看了看,觉得很有意义,身边的人谈身边的事,一定是很真实的。故此,我摘录几段与大家分享。
 
一、立德修身,勤奋敬业

    作为医生和教师,医德与师德的修养非常重要。在这方面,父亲和我的老师们都是我的楷模。
    医乃仁术。医者仁人。为医者,须存仁心,施仁术,做仁人。得医道者,当以医德为先。父亲在60年的行医生涯中,视病人如亲人,无论是高官还是农民,在医院或是在家里,从不把求诊的患者拒于门外,下乡巡回医疗的时候,病人在路上拦路求诊,他照样耐心诊治。他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使我受益终身。在临床实践中,我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努力为她们解除疾苦。许多患者专程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来看病,也有每隔一两周就从湛江、英德、汕头、东莞等地来诊治的老病号,有一位东莞的病人,38岁,多年不孕,曾经做了4次试管婴儿没有成功,转而求治于中医药,经过3个多月的调理竟自然怀孕了,非常惊喜!许多病人对我说,她们辗转许多医院,找过许多医生,我是她们所见到最耐心和亲切的医生,我觉得,这就是对我最高的奖赏。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者,当以道德立身。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以自身的严谨治学,为学生树立榜样;也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教学相长;还应该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做学问的路径,要有让学生超越自己的胸怀。我在1997年开始指导七年制硕士、200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注重引导他们的科研思路,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鼓励创新。我指导的第一届和第二届博士生都在毕业后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并获得立项。我看到他们拿到大课题,比我自己拿到课题还要高兴,因为她们的成功也引证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在本科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亦师亦友,相互启发,教学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今年初,应台湾长庚大学的邀请,我在该校讲授中医妇科学课程,根据台湾中医教育的现状和学生的特点,我采取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并通过病例讨论紧密结合临床的教学法,使学生感到非常新奇,也十分欣赏。在授课的过程中,也介绍祖国大陆近50年来在中医学术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在中西医结合方面的进展。展示大陆中医教育与医疗的规模,体现大陆在保护传统文化、发展中医药方面的优越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感慨。临别之际,学生们把写满37位同学留言的谢师卡送给我,有同学写道:“您的课令我对中医妇科的发展及潜力非常向往”;“为我的中医之路筑了个梦想”;“期待看到中医未来的发展”;“带给我们中西医互补互通的最佳典范,让我们看到自身的优势以及努力目标。”有些同学还表达了毕业后到大陆继续深造的意向。学生的留言使我很受感动!
 
二、传承学术,发展创新
    我在承担起学科建设的重任中,我的博士导师对我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给予非常具体的指导和支持。我从父亲和老师这些老一辈的学科带头人身上,不仅学到了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他们对中医事业的责任感,对学科的领导与协调能力,以及为培养接班人尽职尽责,甘为人梯的精神。2001年,我在美国耶鲁大学研修期间,正值教育部重点学科的第二轮申报和答辩,我为此专程从美国回来,顾不上时差的转换,马上投入到答辩材料的准备工作,为了修改学科答辩的文字材料,熬了几乎两个通宵,44个小时没有休息,在答辩前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大学交给的任务。在北京答辩的过程中,赢得了专家的一致认同,终于进入了国家级重点学科的行列。在完成答辩返回美国的时候,我在想,从纽约-广州-北京往返飞行36小时,就为了这30分钟的答辩,自己经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与旅途风险(当时是9.11后的3个月,美国航班的票价降到最低点),值得吗?为了学科的发展和学校的声誉,自己能做出一点贡献,还是非常荣幸的。在近10年来,我们的学科得到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同时也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科,根据卫生部公布的调查数据,专科排名居中西医妇产科前8位,中医妇科首位。2005年作为课程负责人成功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形成了教、医、研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虽然,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弱项,学科方向的发展仍不够平衡,目前又面临第三轮国家级重点学科评审,我们还要应对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但在这10年的风雨中,我已经尽职尽责,为学科的发展贡献了微薄之力,问心无愧。
    自1997年晋升教授,至今已近10年。我一直没有间断科研工作。在此期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国家十五攻关子项目、全国高等教育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等3项国家级、6项省、部级项目;主编了不少的著作。
 
    曾有人问我当了教授为什么还要做这些?不如多看些病人更有效益,甚至自己开个诊所挣钱。我觉得,首先是对专业的热爱和对研究的兴趣在支撑着我坚持做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淡泊名利的宁静心态使我甘于安守学术的净土。能够从枯燥研究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在学校的培养和前辈的指导下,已经走过了20多年从医、从教的历程,做了一个教师和医生应做的工作,也看到自身的不足,深感任重道远。在此,愿把自己在生活中感悟的几句话与大家共勉:老实做人,认真做事;虚心学习,真心待人;勤奋工作,快乐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