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造和谐健康的内环境(二)

(2007-01-02 10:02:14)
分类: 波子谈健康
                  创造和谐健康的内环境(二)
   
* 如何用平衡论的观点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归结

     虽然本人对《易经》并没有深入的研究,但要读者明白本书所讲的内容,或许从《易经》的平衡观开始,去阐明生命现象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健康问题之间的关联,大家更容易理解些。

     《周易》古经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展示中华民间智慧的著作,包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把天地万物风调雨顺的生态平衡景象与人类自身崇尚道德紧密联系起来,阐明了“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提出生态忧患意识观,反对浪费和破坏资源;描绘了“生态之乐”的社会理想蓝图,倡导人与万物友好相处的生态和谐观。这些思想对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在平衡观方面,《周易》已初具平衡论思想的雏形。《周易》已认识到有动必有静的动静平衡观,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体现了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原理,亦即是在发展中、变化中的平衡。平衡的目的在于维持相对的静止,亦即相对的稳态,平衡是对立统一的产物,没有对立统一便没有任何平衡。

     《周易》的平衡观还表现在制约关系上,就是说有制约才有平衡,亦即对立统一的双方,要在一定制约的基础上才能维持平衡。平衡是为了维持整体的统一性。

     疾病的发生就是原来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后的失衡状态,疾病的发展就是要重新建立平衡。我们是如何应对这些动态中的平衡呢?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人在治疗和预防上的辨证观。过分地强调饮食和过分地提倡“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都不切合实际。比如盐、脂肪和胆固醇,是引起很多疾病的祸首,但是它也是生命的基本物质;不恰当的运动会使“亚健康”向疾病方向转化。

     《内经》整体衡动观的一个主要内容便是平衡论思想,是整体运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内经》的平衡观十分丰富,包括自然界的平衡及人体内的平衡,以及体内外环境的平衡。

     人体内部脏器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是有赖于人体内部的自调机制实现的,有动必有静,大自然界具有充分自衡的能力,如生态的稳定自调,这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体的自衡、自稳能力也是惊人的,包括生理上的自我平衡及心理上的自衡。五脏六腹之间存在很强的自衡能力。《内经》平衡理论的主要特点就是以阴阳学说来说明其内在的关系。“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就是说明人体在生理方面、在病理方面、在养生防病方面、在治疗方面全面强调纠正阴阳的失衡,恢复阴阳协调的目的。
    
     本书主要是针对在不同的工作环境的人提出的一个健康主题,这个健康主题就是围绕“压力”。人之所以感到疲劳,其实就是环境引起我们身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紧张,因此要学会放松,让自我从紧张疲劳中解脱出来。本书与大家探讨的不是如何使你长命百岁、百病不侵,而是学一点医学科学知识,以保证身体健康、心境愉悦,使体内的正气旺盛,以去除致病的因素,早日回到第一状态,成为健康人;本书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要说有,就是古人主张的“顺乎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常乐”,其意思就是我们任何的行为都要符合自然规律,保持肌体的平衡和谐即可,万事不可强求!预防如此,治疗亦如此!此乃有利于肌体健康,亦有益社会健康。

注1 卫生部黄洁夫副部长2006年12月23日在广东省加强医院管理降低医疗费用现场会上的书面讲话借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祝福的一段讲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