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波子杂谈 |
昨天上午讲完《服务创新与医院前线服务》之后,下午是我的学生论文答辩,她的题目是《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实施前后的成本分析》,评委给予很高的评论。剩下的时间又赶回办公室备今天的课。快到下班时候,一位记者“走”过来,与我聊起一些事情。
S记者说:您好,廖厅长,正想跟你打电话呢。我是XX报的记者,呵呵,不要扭头跑呀
医生哥说:哦?有什么事情?
S记者说:也没啥大事情,最近各地官员都在建博客,我们报纸准备做一个这样的专题,当然离不开您了。我很喜欢你博客内轻松又不乏激烈的争论语态,不过看其他官员的都没这个热烈,我觉得可能是个人的气质原因吧
医生哥说:是的,尽管官员博客蜂拥而起,但是,正如我开始大家对我的寄托一样:官员开博客要持之以恒!而且要有个性。我更喜欢不要一窝上,都有一个平常人的的心境!
S记者说:但是谁都知道,在中国有个性的人未免会有讥议,特别是官员,其实我了解很多官员都是很可爱的,但都害怕抛头露面。就此,您是否觉得自己走出了一大步呢,至少在很多菠菜那里,您是先行者。
医生哥说:这是中国文化决定的!所以。。。。。。。
S记者说:我前几天做了一个甘肃金昌市委书记的专访,他选拔干部先看是否孝顺,在见报时候他很害怕,非要我删去他本人家庭情况和照片,我部分照办后,第二天见报后,他也给我电话说,其实没啥,领导见了报道还夸他呢,所以我也觉得很多时候大家面对的,是惶恐本身
医生哥说:你可以(对我说的观点)自己发挥吧,有些事情我不方便说!
S记者说:呵呵,我不会发挥的,我觉得其实就我本人也对您很好奇,咱们的交流很轻松,跟您当时和南都姜英爽一样。呵呵
医生哥说:是的,我跟很多记者都很谈得来,但是往往他们的稿成之后,尤其是触及敏感的东西,却被打入冷宫!要知道,我不管怎么样都不会没有政治原则和社会责任感吧?
S记者说:我看了一天你的博客,现在只看到30多页,你现在是否已经把博客当成生活乐趣了?是吗?如何被打入冷宫?呵呵,也与记者职业有关,说白了,我们现在也成了流水线上的工人,忙呀,绩效考评跟医院一样。我觉得您写博客非常有恒心,这必须以兴趣为主导。
医生哥说:不是说我的话题很敏感,而是这个社会暂时还没有接受这种文化的氛围——开放、活跃的思维。
S记者说:是的,所以一个负责任的报纸,会注意保护被采访者的。
医生哥说:但是有时候我有觉得我们的记者很无奈!
S记者说:呵呵,是呀,理解万岁!如果我会医学,一定就去做医生了。但是作为官员,您一定也有无奈之处
医生哥说:比如最近广州日报报道的医改圆桌会,本来是很好的事情,内容也很好,但可能报社主编认为不吸引人而把标题做大了!本来做大并没有什么不好,可做偏了!文不对题。因而,有点哗众取宠的感觉!
S记者说:我看了您的博客,看见这张照片。其实这也是中国新闻职业教育的缺陷,很多编辑社会经验就不足,仅仅为了编版而编版,为了耸动眼球而操作,给记者带来很大被动。在外国,做编辑做评论员必须首先是个好记者才行,在中国不这样。我看网上关于您的很多新闻,本来都是您很严肃地提出的,比如医闹,最后见报却被处理成社会轰动新闻的效果,这样的事情对于您多不多呀?
医生哥说:我倒没有什么。大家一定是理解的但是多了,大家对媒体就会反感。当然公众对某个媒体的反感不会引起记者的非议!因为,大家都在干活!
S记者说:理解就好。您关于医改等行业内部的观点在博客上披露后,在内部受到过或明或暗的压力没?
医生哥说:
没有!我并不觉得我的观点很“出类拔萃”,而是通过我的口系统地说了出来!大家可以对照十六大的文件,比如:政府要负起医改的责任,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等等,现在不是已经提到桌面上来了吗。所以,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压力。
S记者说:谢谢廖厅长如此开阔心胸,是呀,其实中央也非常注意对民意的收集。像您的下属,有无人经常看您的博客呀
医生哥说:有,但是他们都是单对单的环境下说:我经常到你的博客去,很好!
S记者说:呵呵,您在博客上说:这里不需要崇拜!是不是发现很多人无条件尊崇您?
医生哥说: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心理!真的,我并不对他们有什么看法!如果是我,我也不会也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相反,真的有很多人崇拜!我也真的不需要大家去崇拜!我并不是英雄!也有人说我是世界名人了,但是这世界名人不也就是这样?——我还是我!
S记者说:关键是现在已经被当成英雄了,所以以英雄之名,行为民为国之实,也很好呀,我老家是河南农村,对医疗问题也深有体会,很多人得病就等死。廖厅长以前在基层的时候,一定做过医院院长吧
医生哥说:是的!我今天讲的就是《医院前线服务》,说的是医院服务管理的问题!是一个服务创新的问题。也是一个落实“以人为本”具体落实。
S记者说:管理是门大学问,内部乱才是真的乱。我看到您关于这方面的教材,甚至细化到待人接物的礼仪了
医生哥说:是的!管理从内部抓起。我是内外有别的!在医院内部,我是很严厉地去批评一些不懂管理的行为!
S记者说:其实我个人也有这样的看法,中国很多问题,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理念作祟
医生哥说:
对了!看来你对还是有“企图”的。是否准备有大文章呢?
S记者说:对病人笑笑很容易,但真心把病人当家人看也许很难,您做这个的时候,想过如何扭转大家的理念不?
医生哥说:是呀!我经常在想这个问题,但是大家同在一个时常竞争的环境下,虽然政府没有文件指示医院不走市场化的路,而政府的实际做法又使医院与市场为伍,所以要使医院的工作人员在社会上成为“模范”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
S记者说:我没什么企图呀,我就做这个博客问题,我以前在河南是做评论员的,喜欢写评论,呵呵,那如何扭转呢,我知道这个非常难
医生哥说:哈哈,不要生气哟!
S记者说:不生气,现在一个记者采访我,我也会怀疑他动机,这个很正常呀,你怀疑了就说出来,总比立即不理我强呀,哈哈。我也有博客,您可以看一下,呵呵。
医生哥说:我没有对任何记者存有戒心,但是我希望用我的真诚告诉大家,我是负责的!
S记者说:是的,如果大家都负责,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如果中国人不闯红灯的话,能省多少警用开支呀,呵呵
医生哥说:很好的比如!
S记者说:很多成本都是没来由的沟通成本,比如医闹
医生哥说:真的,如果很多人都按法律行事就不可能有这么多炕害百姓和社会的事情发生呢?
S记者说:对了,廖厅长天天写博客,假使没一个人回贴的话,还会写吗。这个我深有体会,大家都诚实,社会沟通成本越小,大家就活的越轻松,不似现在都成了受害者,比如医闹的出现,就必须两面看
医生哥说:会的!我会继续写。
S记者说:一天,两天可以,如果半年一年,也会吗?
医生哥说:哈哈!我想不会有这样结果的!
S记者说:哈哈,我的假设其实很没到底看上去。过这点也不能否认吧,大家的回贴和热情,也鼓舞了您继续写,写好?
医生哥说:
没有两个人交谈不会形成沟通,这种事情会发生吗?即使我是傻子,也有人来跟我聊天,不是吗?
S记者说:呵呵。您在博客上说不谈公事,但我看您谈的,很少私人的事情呀,为啥呢
医生哥说:你会有这样感觉?什么是公事?
S记者说:我似乎在一个回贴中看到有人这样说
医生哥说:好了,我要走了,你我谈话可以匿名发表吗?我可以隐去你的私人部分
S记者说:这个当然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