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医患关系的对策与思考》作序
对于“救人救国救世,医病医身医心”追求医疗最高境界医务从业者来说,有疾病,就有病人;有病人,就有医生----医生和病人原本就是一个协同体,而不是对立面,疾病才是他们的共同敌人。医患双方就这样被牢牢地拴在一起,共同托起健康和生命的希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百姓对治病救人的大夫不乏“悬壶济世”、“再生父母”、“救命恩人”、“白衣天使”等无数溢美之词,以表达对医生的感恩和颂扬。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医生怎么了?医疗纠纷每年以10%-20%的速度递增。频频发生的医疗纠纷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而紧张的医患关系又促进医疗纠纷频频发生。医生被打、医院被砸,“医闹”成了频频见诸于媒体的新编名词。与此同时,看病难、看病贵也成为当今民众最大的抱怨和不满。
造成医患之间关系紧张,相互不信任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在医疗制度上形成的不公开、不公平的作法。不公开的表现方式很多,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收费不公开、治疗手段不公开、医护人员的能力水平不公开。所以有患者戏称自己一走进医院就有一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以此来表达一种不满的情绪。但患者中也流行着一句:
“要想富做手术,做完手术告大夫,开口要个几百万,能拿几万算几万”让医生感到无比心酸和茫然。
医患之间何以形成了“针尖”对“麦芒”之态势?在这样的冲突之下,《医患关系的对策与思考》一书从多个视角,对医患之间的对立关系进行了深层的理论思考与案例探索。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医院管理专家庄一强教授及其团队继《医院品牌营销实战解码》及《医院品牌战略发展实录》之后的又一力作。并与之一脉相承是,全书围绕医院管理者、医生及医疗从业者所关注的话题层层展开,从投诉管理、危机管理、纠纷与法律、沟通与对话、医院客户关系管理和背景因素多个角度,从理论深化到对应案例,就医患关系与和谐医患的建立进行了全方位的阐释。并在篇末收录了近期大量医院管理的研究文章和媒体荟萃,收录的大多文章均以第三方的视角,用学者的理性和旁观者的感性,为读者开辟了一条解决医患冲突的新思路、新方法。值得医院管理者、研究工作者和从业人员借鉴和学习。
[本序还没有付印,欢迎大家帮我修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