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参加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大楼的落成活动,作为卫生厅领导出席当然要来一个讲话什么的。一般来说这样的讲话一般都是讲一些客套话,而且是有秘书来完成就可以了。但是这次,我想,我作为卫生厅领导出席这样“专项”活动应该借机会谈一些急救体系建设的“期望”(一般说是指示)。因此,我提早对办公室拟订的讲话稿全面“内部装修”,使其言之有物。以此推动全省急救体系的建设。以下是我讲话稿的内容。
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建院68周年暨市急救中心大楼落成庆典上的讲话
二OO六年十一月八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非常高兴出席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建院68周年暨市急救中心大楼落成庆典仪式,这是韶关市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件大喜事。首先,我代表省卫生厅向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韶关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建院68年来,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医院学科齐全,综合实力强,在呼吸内科、骨科、肝胆外科具有较高的水平,赢得了社会群众的普遍赞许。韶关市急救中心成立十多年来,肩负着意外伤害及危重病人的院前急救的重任,为保障韶关人民健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市急救中心大楼是市政府2004年民心工程之一,是韶关市委、市政府和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结果,急救中心大楼的建成,为提高粤北地区的综合救治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了良好的急救环境还不够的,我们的急救体系建设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在2003年12月珠海市举行院前急救发展专题研讨会上卫生部领导在强调政府在公共卫生的主导作用和职责之外,还着重地强调今后几年政府在城市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出:“120”是政府的职能和工作,院前急救将放在第一位,是基本医疗的提供者,是卫生部门的形象窗口.国家制定的紧急救援中心建设标准在房子、车辆和装备、通讯三项指标,不管什么急救模式都一定要落实达标。卫生部的有关“条例”已经规定和规范了紧急救援中心的建立,今后将实行院前急救全行业管理由在建设地区性的急救体系时,我们要遵循"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平战结合,应急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群专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全面提升呼叫受理,急救指挥、信息汇集、医疗协调、应急咨询、网络管理、快速诊断、紧急救治、人员储备、技术培训、物质储备以及生化核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和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对紧急救援中心指挥功能的建设、紧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急救装备的建设、培训功能的建设、紧急救援网络与网络管理的建设进行全面的探讨。在政府的支持下完善急救体系的软硬件建设。
韶关的经济发展不如其他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因此也给医疗救急体系的建设带来一些困难,我觉得应急体系的建设与急救体系的建设同样重要,在加强政府指导的同时,医院要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省内外其他地区和医院的好经验,比如,中山市人民医院在推进院前急救将EICU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推向院前急救,为病人提供高水平救护,争取“黄金时间”,以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在此,我相信,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以新大楼启用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使医院综合水平更上新台阶,迈向医院愿景发展目标。同时希望韶关市健全院前急救指挥、联动机制,增加投入,完善设备,急救中心进一步健全急救网络、提高救治水平,成为韶关人民“绿色生命通道”。
最后,祝愿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明天会更好。祝家乡的人民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链接]
早在朱总理在任时就提出建设好三大体系,其中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是重点之一,但是这方面的建设投入方面是不尽人意的。各地的建设标准不一样,政府的重视程度也各异,实际上很多急救工作都下放到医院去了,由医院的市场行为运行着。其他贫困人群的救助政策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而且大部分医院肩负了“慈善”的工作。本人曰之为:医院反哺政府行为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