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医生哥谈医改 |
廖副厅长:
感谢 阁下在百忙中抽空接受本报与银十字集团的访问,相信 阁下已经收到了《中港澳医疗手册》的稿件,现在呈上另一篇稿件,请 阁下察看,若有任何意见或改动,请与本人联络。
祝 阁下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联络方法:
经济导报记者
30-11-2005
两地医疗合作
下一步可从人员培训着手
─访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
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医疗合作越来越紧密,由学术交流层面到现在香港医生可以到内地挂牌执业,已经跨进了一大步,未来两地还有更多合作的空间。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表示,在医疗融合发展的话题上,其实内地很希望为港澳做点事情,不过还要视乎港澳同胞抱着什么态度去看。
本报记者
CEPA III已经出台,可是里面并没有跟医疗相关的内容,那么下一步的发展会怎样?廖副厅长笑言:“本来是叫我去的,最终还是去不了,因为这次没有我的内容。若讲医疗,其实有许多东西也可以跟香港政府交谈。”
内地办护士学校
输入人才解港困
不用说别的,廖副厅长指出单是医护人员培训这方面就可以谈,好像护士培训。他解释由于香港的护理教育系统十分完善,广州已经率先去学,及后内地其它地区也纷纷去学。既有这样的机会,廖新波不禁问道:“为什么不到这里办一家护士学校呢?”他提议办校者可以适当地收取比较高的学费,不一定跟随内地普及教育的路线。当学生毕业后可以经过一个严格的考试,再输到香港去,这有助于缓减港府目前就医护人员薪酬方面的庞大开支。其实不只香港,毕业生甚至可以被送到护理人员比较紧张的美国去工作。
入市外资不多
未来可朝高薪市场走
内地准许外资在中国境内与内地医疗机构、企业等以合资或合作形式设立医疗机构。被问及中外合资的情况,廖新波表示:“内地虽然十分欢迎大家到内地合资办医院,但事实上(数量)很少,或许是政策上的一些限制,未尽完善。加上中国加入WTO以后还未完全开放,现在境外资本仍未能独资经营,投资者或会无功而返。”不过,他预计中外合资将不会走基本医疗这条线,肯定是走高端市场的道路。
廖新波坦言,内地对医疗的投入不及香港,以广东省为例,香港的土地面积大概是广东省的十分之一,可是港府对医疗的投入一年已经高达二百多亿元,是广东省的十倍。在内地,医护人员的收入水平不高,跟香港或美国不一样,其医生护士的收入可以被拉到两、三倍或以上。要是香港医生或港府到内地来办医院,也可以视之为一种机会。
他补充说,从全国医疗的总支出来看,个人支出占60%左右,远远高于其它国家。因此,他认为香港人到内地不管是办医疗还是办保险也好,对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他又提醒投资者要对准市场,厘正医院的定位。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缓解到内地就医问题
对于港人到内地/内地人到香港就医的人数,廖新波表示没有一个完整的统计数字。可是很早以前,两地已经就港人在内地定居问题作出探讨,尤其是老人问题。廖副厅长指出,港人最担心的是医疗保险的问题,现在各级政府正在完善各种医疗措施满足当地人的需求,当然对香港长住人群也会受益。目前,两地交通便利,假如病人不满意内地的医疗服务可以随时送回香港,加上内地正抓紧医疗安全的管埋,他相信将来港人到内地就医的问题会得到解决。
两地中医
可作系统性整合
在医疗投资及到内地就医的话题之外,两地中医的发展也为大众所关注。廖新波强调,内地政府十分重视中医的发展,而广东省是个中医大省,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很大,包括人力、物力。单看由省委书记到省长牵头成立的“中医发展领导小组”,已经足以说明政府对中医发展的重视程度。他说,若内地的中医未来可以跟香港的中医进行系统性的整合,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合作,要是没有政治及人为的界限,还有什么做不了?
以防为主
两地合作把关
谈到两地的医疗合作,少不免牵涉到防疾的工作。廖副厅长指出:“香港与广东省方面的合作十分密切,尤其是CEPA以后,两地有许多数据都能够出及时地交换,例如疫情的通报、治疗的情况,以及未来的处理方法等已经有相当密切的沟通。因此一旦爆发疫情,两地的卫生部门很快就能达成共识。”他说,譬如面对禽流感,既要严防,也不能防范过度,不然会造成人心惶惶,影响或会很大,因而需要一个十分认真的应对方案:既要有政治的责任感,也要从科学的态度去看事情,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得好,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他认为未来两地在防疫合作方面,首要的是加强防疫的工作,以防为主。他形容,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吸引不同国籍的人士访港,难免将一些传染性的疾病带到香港,甚至蔓延到整个大陆。同样,内地也有机会将传染病带到香港,因为内地越来越开放,就是去年,内地已经有逾一亿外国人士入境的纪录,所以“最关键是我们(两地)共同把好这一关”。
祝
联络方法:
经济导报记者
30-11-2005
两地医疗合作
下一步可从人员培训着手
─
本报记者
内地办护士学校
输入人才解港困
入市外资不多
未来可朝高薪市场走
他补充说,从全国医疗的总支出来看,个人支出占60%左右,远远高于其它国家。因此,他认为香港人到内地不管是办医疗还是办保险也好,对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他又提醒投资者要对准市场,厘正医院的定位。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缓解到内地就医问题
对于港人到内地/内地人到香港就医的人数,廖新波表示没有一个完整的统计数字。可是很早以前,两地已经就港人在内地定居问题作出探讨,尤其是老人问题。廖副厅长指出,港人最担心的是医疗保险的问题,现在各级政府正在完善各种医疗措施满足当地人的需求,当然对香港长住人群也会受益。目前,两地交通便利,假如病人不满意内地的医疗服务可以随时送回香港,加上内地正抓紧医疗安全的管埋,他相信将来港人到内地就医的问题会得到解决。
两地中医
可作系统性整合
以防为主
两地合作把关
前一篇:广东试行单病种最低收费
后一篇:关于社区医疗之己见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