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座”是中国众多的国粹之一,且经过千百年来的研究探索。排座的学问越来越深,应用越来越广,作用越来越大。
在人们的眼里,最讲究排座的是各种会议场合,而且规格越高、级别越高,排座越严谨和越有水平。对重要的会议的领导人座次可以从中得出推断和得出一些预见性的结论,在这个层次上,座次和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最近一位同事写了一篇医院管理的稿件,让我修改,要求不多:“廖厅,请修改”。
看了,稿件内容很丰富,论点、论据很分明,结论很鲜明,但在主抓领导的排序问题上我打了个突,怎么负责这项“工程”的B领导却排在同级任职年限较长A 领导后面呢,说成“A领导和B领导带队对某某地方检查工作”。简单的一个排序却反映出严重的官本位观念。于是乎,我想:假如又有一个较A领导年长的C领导说了一句话或参加这项目中的一两次检查的话,那么就写成“C领导、A领导和B领导带队对某某地方检查工作”,如此推论,假如班子所有领导都“带过队”,那么就按官位大小写成“N领导……C领导、A领导和B领导带队对某某地方检查工作”。善哉,善哉!原来主抓的项目领导却因为任职年限短变成陪衬领导了,谁是负责人(责任人)似乎就没有人去关心了!
其实,我并无意责怪送文章的人,不但我们的下级会出现这种“官位思维”现象,就是我们的领导同样犯这样的授权不明、责任不清、不分主次的错误!难怪我们的同志们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工作起来有怨气!就以我们改文章为例子,假如我对文章做了修改,甚至加了一些观点,你说这篇文章要不要写上我的名字,我的名字排在什么位置!我们不要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排名问题,而是如何建立一个公平行政环境,以激励大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假如把改稿人的名字也写上或排在第一作者,你会怎么想?事实上这种学霸现象也比较普遍。
这是势利。但不是我同事的错,是千百年祖宗遗留下来的“国粹”一直影响着!不要说什么势利,问题不在于中国人脑瓜里的排位意识。那是因为强人时代里,红眼病已经看不到道德、感情的意义了。他们只看得到年资、形式和权贵。灵魂、情感、道德、公正问题已成为玻璃瓶里的风暴。我们看到,对人的理解越来越粗糙和模式化了,没有想过按人的心灵的丰富、细腻、柔弱来排位,没有想过按信仰的坚韧、灵魂的纯洁、道德的高尚来排位,也少有考虑到按责任的大小来排位。
这样的排位思维也许使得我们这个社会形成了“井然有序”的稳定的架构,支撑着我们工作生活的正常运转。但无庸置疑的是,这种排序方法更多地表现出强烈的官本位意识和弄权做派作风,也反映了我国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制约着机制的更新和人才作用的发挥。我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这种排座方法有可能会有被打破的一天。当然,关键是要看时间了。
2006年2月13日中午即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