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教材连载——适宜礼仪学科的“参与式培训方法”(4)

标签:
转载 |
分类: 学无止境 |
我已拿到了新出版的教科书《礼仪训练教程》,在承担这本书主审的同时,我完成了在“做”中“学”
的参与式礼仪培训方法内容。从今天开始,我将这一部分内容在博客以连载的方式与好友进行分享。就
当做是进行礼仪培训方法尝试十年以来,向大家交一份作业吧。请好友提出批评、指导和建议,期待!
http://s11/middle/6728f554tb6c2e09c87aa&690
第三节
二、小组讨论
在一个时间较长的课堂教学中,培训师可以将学员分成若干个小组,组织学员就教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需要注意的是要争取使用可以移动的课桌椅,这样能使组员间更加靠近,力争做到面对面地进行讨论。
1、小组讨论的益处
小组讨论可以在教学中发挥很多作用。
(1)可以使每个学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彼此交换意见。与讲授相比,小组讨论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尤其是那些比较内向、胆小的学员。
(2)小组讨论可以在认知上使学员得到提升,使他们从更广泛的集体经验中学习,在对话中形成新的想法和做法。
http://s5/middle/6728f554g938368475a34&690
(3)小组讨论可以使学员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培养其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4)小组讨论还可以使学员有归属感,使他们热爱自己的小组,为小组的发展贡献力量。
2、小组的形成
培训师在组织学员分组时,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1)小组人数一般为4—6人,如果讨论的时间比较长,可以适当增加人数。
(2)分组时要考虑组员之间的信任程度。在讨论比较敏感的问题时,还要考虑同质分组(性别、地域、喜好相似以及关系远近等)。
(3)要帮助学员通过自我介绍、为小组起名等形成小组凝聚力。
(4)组织各组确定组长、记录人、计时和汇报人。
3、小组讨论的实施
(1)要提醒小组成员形成真正的“讨论局面”,而不是轮流发言。所谓的讨论局面是小组成员就要讨论的问题进行共同研讨,发言者的内容之间具有逻辑性,做到推进和升华对问题的认识。
(2)培训师要有意识地对小组讨论加以引导(图3),设法使最重要的、最需要探讨的问题浮出水面。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提问质疑的方法激活学员的思维,使他们在讨论中提升思考品质和思想境界。
(3)在小组讨论中,培训师要适当控制教学的节奏和时间。我们可以与学员选择一些信号达成共识。
比如:当我们击掌时,表示要迅速结束讨论。我们还可以请学员在听到击掌声时,和自己一起来击掌。
小组讨论的时间控制应该是灵活的。
比如:已经到了讨论结束的时间,但是,学员还意犹未尽,此时,就可以将时间延长些。相反,还可以将时间压缩一部分。
(4)小组讨论结束后,要组织各组和大家分享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可以选择每组派一位代表汇报,其他组员补充的形式,还可以选择小组成员均参与汇报,每个人负责一个要点,组员相互补充的方式。
为了避免汇报用时过长,我们可以这样做。
限定每个组汇报的时间,并要求大家只汇报讨论的亮点。
后边的小组不重复前边小组已汇报的内容。
每个小组只汇报一个重要问题,以防止后边的小组无内容可谈。
如果组数比较多,可以只安排一部分小组做汇报,其他小组做补充。待下一轮讨论时,另外一部分小组做汇报,其他组进行补充。
还可以在分配小组讨论题时,分给各组不同的题目。
(5)小组完成汇报后,培训师要鼓励其他小组提出问题,以形成思想上的交锋。我们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小组汇报中的“闪光点”以及“疑惑”进行讨论,引发学员进行深入的思考,以使其在理论上得到提升。
(后续内容,择时间待续)
http://www.cvcc.net.cn/contents/2/1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