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教材连载——适宜礼仪学科的“参与式培训方法”(1)

标签:
转载 |
分类: 学无止境 |
我已拿到了新出版的教科书《礼仪训练教程》,在承担这本书主审的同时,我完成了在“做”中“学”
的参与式礼仪培训方法内容。从今天开始,我将这一部分内容在博客以连载的方式与好友进行分享。就
当做是进行礼仪培训方法尝试十年以来,向大家交一份作业吧。请好友提出批评、指导和建议,期待!
http://s11/middle/6728f554tb6c2e09c87aa&690
第一节
参与式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倡导的一类进行培训和教学探讨的方法。这类方法力图使所有在场的人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在对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丰富个人体验,参与集体决策,进而提高自己改变现状的能力和信心。
一、参与式方法的含义
参与式方法的含义是:能够使个体参与到活动之中、与其他个体合作学习的方法。
参与式方法能够调动参与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他们在交流和碰撞中产生新的思
想,在行为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参与式方法能够比较好地使参与者,将新的理念和做法渗透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
二、参与式方法的理论依据
参与式方法来自很多不同的学科传统和社会实践,从教育学领域角度来讲,它的理论依据是行动参与式研究等教育学理论。
行动参与式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发起人是巴西的弗莱雷。弗莱雷认为:真正的“解放”是一个人性化的过程,它是不能通过外部灌输来完成的。解放是一种实践,是人们为了改造世界而对世界采取的行动和反思。
弗莱雷在其名著《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提出了“对话式教育”和“行动参与式教育”的主张。
首先,他批判了以讲解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形式,他认为,讲解只能引导学生机械地记忆所讲解的内容,学生成了外来知识的“容器”;教师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变成了一种存储知识的行为。弗莱雷评价道:“在灌输式教育中,知识是那些自以为知识渊博的人,赐予在他们看来一无所知的人的一种恩赐。把他人想象成绝对的无知者,这是压迫意识的特征,它否认了教育与知识是探究的过程。”
弗莱雷提出应以“对话式教育”来替代机械的灌输式教育。他认为这样才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在对话式教育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反思中不断更新自己的反思;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成长为具有批判意识和能力的合作学习者。教师把材料提供给学生,供其参考;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也在重新思考自己原来所持的观点。
三、参与式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1、两种方法的比较
参与式方法 |
传统方法 |
目的是培养技能和提高专业能力 |
目的是传递知识 |
以学员为中心,采用参与式方法 |
以培训师为中心,采用讲授的方法 |
依赖于培训师和学员之间的相互对话和讨论 |
依赖于培训师向学员的单向传递 |
以活动为基础 |
以传递为基础 |
依靠学员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
假设学员是需要在上面书写的“白板”,或需要灌输新知识的“空桶” |
鼓励反思和反思性学习 |
要求学员接受培训师给予的知识 |
关注理解的增强 |
强调记忆比理解更重要 |
(1)传统方法由于是学员被动地接受信息,所以,学员很容易感到厌倦。
(2)学员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当培训师的声音单调乏味时。据查,使用传统培训方法的结果是,学员有50%的课堂内容会很快遗忘。
(3)传统方法通常是,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在多次使用,这种一次准备,多次重复的教学方式,是缺乏根据不同的学员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施的,这就造成了不切合实际的教学的出现。
(4)因为传统方法是单向传递的过程,培训师无法掌握每一位学员的理解程度,也无法知道学员对自己的态度是什么。
(5)培训师主观的认为和学员之间存在着知识的鸿沟,学员的脑子被认为是一个空空的容器,需要培训师用知识来填充。
为了达到使学员在教学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丰富个人体验,提高其知识、技能水平及自信心的目的,作为培训师,必须要积极地进行参与式方法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