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读庞德“地铁站”

(2023-02-24 22:11:17)
标签:

文化

分类: 英美诗歌阐释赏析

Interpretation of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by Ezra Pound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by Ezra Pound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

背景信息:

庞德自己曾在1916年写道:

“三年前在巴黎,我从车站走出地铁车厢。突然间,看到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个,接着是一个美丽的儿童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美丽的女人。那一整天我努力寻找能表达我感受的文字,我找不出我认为能与之相称的、或者像那种突发情感那么可爱的文字。那个晚上……我还在继续努力寻找的时候,忽然找到了表达方式。并不是说我找到了一些文字,而是出现了一个方程式。……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许多颜色小斑点。……这种‘一个意象的诗’是一个叠加形式,即一个概念叠在另一个概念之上。我发现这对我为了摆脱那次在地铁的情感所造成的困境很有用。我写了一首30行的诗,然后销毁了,……6个月后,我写了一首比那首短一半的诗,一年后我写下日本和歌式的诗句。

词汇与修辞:

Appiration,幽灵,鬼魂。地铁灯光下,人脸明暗相间的瞬间感官体验,是比喻,也是经典意象。

Petals, 花瓣,也许指人脸,比喻,也是意象。也许地铁站或地铁车厢内人脸仿若粗大黝黑枝干上的花瓣。

Bough 树枝,比喻,也许地铁被比喻成湿漉漉、黝黑的粗枝。

Appiration petals,一美一丑,一明一暗,仿佛二元独立,不可调和。然而看似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却只是地铁站中的人群。

笔者读这首诗歌的时候,会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样的背景激发作者灵感写下这首诗歌?主题意象是什么?地铁站,人脸,枯枝,花瓣?通过意象想表达什么?设想你是地铁站中或故事中人物,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灵感?假如你是作者置身于地铁站,会有什么样的灵感?(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作品),地铁站表面探讨的是什么主题?深层主题是什么?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前几个问题比较容易获得答案,需要师生共同探讨的是最后的问题。解决问题链的过程中,教师讲解了导致诗歌阐释障碍的背景信息,词汇修辞等,学生理解赏析诗歌的过程。这首诗歌犹如一幅水墨意象画,黑白明暗交织之美,转瞬即逝的人间一瞥,人间烟火的繁杂琐碎,瞬间的人生困惑,片刻的凝视人性,人间镜像万花筒后面的灵魂思索,哲学深思。

每当读这首诗歌的时候,笔者便会想起多年以前的北京地铁。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征程不同,却要乘坐相同的一段地铁。每逢上下班高峰,车厢内拥挤不堪,仿佛摞在一起。距离如此近,却全是陌生人,今生无缘,也许来世也无缘,这么无缘,那么可能前世便是无缘的吧!那个时候年轻,在地铁里转来转去觉得甚是好玩。如今啊,回首一瞥,只剩回忆!那个时候,无论在哪个城市乘坐地铁,都喜欢观察地铁里形形色色的人物,有趣!至今还有一幅记忆犹新的画面。那是一对腻歪的年轻情侣,女孩靠在男孩怀里,男孩搂着女孩,靠着栏杆。那女孩娇媚柔情,只是她的五官脸型,着实像一只小狐狸,这里没有任何贬义,只是她的面相着实与狐狸那般形似且神似。斜斜吊上去的细长眉眼,尖尖的鼻子,尖尖的下巴,尖尖的小嘴,颌骨棱角分明。莫不是狐仙转世?若她是修炼成仙的狐狸,那个男孩该不会是哪个朝代的书生吧!那么……乘坐了一段地铁,我编织了一段聊斋故事!

再读庞德的地铁站,读懂了人群中的孤独与异化,人间烟火的平凡与琐碎,世事无常的无奈与心酸!地铁站那样热闹繁华,人群终归不过是过客,犹如这尘世,凡人皆过客!蓦然回首,依然川流不息,只是与你已无关!

2023-2-24 22: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