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做体育强国梦
(2012-08-11 22:23:33)
标签:
奥运会体育强国梦老胡博客杂谈 |
分类: 随笔感悟 |
相比雅典和北京奥运,这次伦敦奥运,我们遇到的麻烦较多,发生的意外较多,媒体的质疑较多,围绕“举国体育体制”问题的争论较多。羽毛假球,刘翔退赛,奖牌改判,网民议论纷纷,其中也有骂娘的。对这些现象尤其是批评意见,即使与事实有出入,我们也应该宽容和理解,千万别把它当做洪水猛兽。网民踊跃参与,虽然有顺耳的,有逆耳的,良莠不齐,但却说明普通百姓都在关注奥运,关注中国体育,这是一件好事。参与关注的大众人数越多,中国的奥运之路才能走得越加顺畅。
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坛出现了几部脍炙人口的体育报告文学《强国梦》、《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汉城不是洛杉矶》,与《扬眉剑出鞘》、《中国姑娘》等“冠军文学”形成对应,赵瑜、尹卫星、应克东等几位作家的作品逐渐瓦解了“冠军文学”创作的单一结构,以其多样化、个性化的审美意识和反思、批判的态度,客观地描述事实,深刻剖析和揭露了中国体育事业潜在的危机、体育体制和体育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成为体育“问题报告文学”的主流。
1979年至1982年间,在中国体育界内部,曾经有过一场学术争论,持优先发展“体育教育”意见者、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林笑峰受到批判,自此以后,体育界的不同意见再未掀起大的波浪。在这一背景下,真正从体育的本体观念和中国文化传统展开思路并触及深层话题的报告文学《强国梦》问世。促发赵瑜写这篇报告文学的一个直接的诱因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举行期间,赵瑜到单位对面的白求恩医院看病,当他看到医护人员全都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女排决赛的画面之时,深深刺激了他,他不禁疑问:金牌能带给我们什么?
当时的中国体育界正值备战汉城奥运的最后阶段,洛杉矶奥运大捷之后,体育强国和竞技体育优先的原则已被确认。这个时候,出了这么一部不合时宜的作品,无疑等于捅了马蜂窝,《强国梦》后来还是给赵瑜带来了一些麻烦,体育界表示,赵瑜作品中有失实之处。汉城奥运会的滑铁卢,最终使这场围绕赵瑜的争议渐渐平息。赵瑜在《强国梦》中曾表示,洛杉矶奥运会如果参赛国齐全,中国将只有四枚金牌入账,这和后来汉城奥运会的五枚金牌很接近,以至于《解放日报》当时半开玩笑地评论:现在需要把《强国梦》从废纸篓里捡回来了。
汉城奥运会之后,解放军出版社主办的文学季刊《长河》刊载了尹卫星、应克东创作的报告文学《汉城不是洛杉矶》,作者采用“大曝光”的形式,描写了汉城奥运会前后国人的种种表现,进而辐射现时中国政治、文化、经济、体育以及民族的心态。作品分为七章:浮躁的民族神经;输不起的中国人;鞭子打在谁的屁股上;中国记者的窘态;我们需要“兴奋剂”;“乒乓官司”何时了;我们承认没有钱;“拜拜”汉城。作者的结束语很令人深思:屡战屡败,这多么令人丧气;屡败屡战,这多么庄严凝重。中国人应当具有这种悲壮的气势。然而,长城不倒,黄河不竭,龙终归还是没有,一切都改变不了!
从雅典奥运会开始,中国争金势头越来越猛,北京金牌第一,伦敦金牌第二已成定局,于是,我们很快就将当年的“汉城滑铁卢”忘得一干二净,兴奋和神经得忘乎所以,听到反对的声音,就扣以“不爱国”的帽子。拿了几十块金牌,我们就自称是体育强国,全然不顾我们如果是按照人均金牌计算排名每4000万人才赢得一枚金牌列第36位,全然不顾我们的每块金牌是七个亿的成本,全然不顾中国的举国体育体系只关心奥运金牌却不注重发展大众体育,全然不顾中国表面上是体育竞技强国实际上却是国民体质弱国。这种中国体育当权者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产生了一个“唯金牌论”的怪胎。正因为如此,伦敦奥运会中国羽毛球女双组合于洋和王晓理因为消极比赛被取消资格,众目睽睽下做出这么丢人的事,李永波不但连一声道歉都没有,却将五块金牌挂在自己的脖子上显摆,并称“在完美收官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这样的那样的遗憾和不足,实际上这些不足和遗憾都是完美过程的组成部分”,尼玛,这不是“金牌至上”又是什么?为了金牌,脸都不要了。
单拿女足来说吧,中国女足曾辉煌一时,但回过头去想想,却发现那个时候人家老外只注重男足,根本没把女足当回事儿。如今人家开始重视了,稍一努力,就把咱挤沟里了。再加上我们举国体制下的后继无人,青黄不接,再造辉煌,几乎也成了一个梦。细数我们的金牌,大都是单人项目,含金量很低,在被称为“运动之母”的田径项目上,我们拿的金牌屈指可数,至于含金量最重的“三大球”,我们更是望梅止渴。
我们成了金牌大国,但在一枚枚闪亮光环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各个城市花巨资建造的体育场馆,平时大门紧闭,普通百姓是不可能享受的,有人甚至一辈子都不会踩到里面的橡胶跑道和绿茵场地,他们只能在马路上跑跑步,在便道上压压腿,在休闲广场上随便打打羽毛球,踢踢毽子,再就是在简易的公共健身器材上活动活动胳膊腿儿。过去,简陋的体育场虽是沙土或水泥,但总还有那么几个破门柱、篮球架、排球网立着,好歹能用用。现在不行了,你要想玩的规矩些,得掏钱进商业场馆。面对这样一种群众体育现状,谁还敢大言不馋地愣说我们是体育强国?
当然,我并不反对在奥运会争金夺银,看到五星红旗和国歌在奥运场馆上空飘荡,相信没有一个中国人不为之动容的。我也不是不赞成中国的举国体育体制,起码在当下,举国体育体制还是有它积极的一面的。正是因为有了它,才会集中优势资源提升中国体育竞技水平,才会提高中国在世界体育上的地位,才会给中国创造一个与世界交流的舞台和机会,才会成功申办北京奥运会,才会使中国的奥运金牌从零攀升到现在的二百枚,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关注奥运,并为中国代表团的出色表现欢呼雀跃,尽管会时不时地发发牢骚,那也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真心的关注,别想得太歪了。
我们期望的是,举国体制与大众体育优势互补,竞技水平与群众健身相辅相成,两全其美,共同进步。这既是一对矛盾,也是辩证法则。对于这一点,想必体育官员们不是不懂,普通百姓也绝非傻瓜。我们把这个问题整明白了,把这件事情做好了,那么实现中国体育的强国梦,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