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不宜打造汽车消费大国

(2009-08-03 22:50:59)
标签:

中国

私人轿车

消费大国

老胡博客

汽车

分类: 随笔感悟

2009年07月28日,历时三年多研究规划的广州市城市交通改善实施方案已经获得全国专家评审通过。方案建议收取交通拥堵费,以减少繁忙时段和繁忙路段的交通负荷。交通拥堵费(又名交通拥挤费、道路拥挤费),是指在交通拥挤时段对进入城市最繁忙、最拥挤地区的车辆实行收费,以控制交通出行的需求和调节车流的时空分布,减少拥挤区域道路交通流量。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公路收费,后者主要是为缓解公路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收取费用用于偿还贷款。面对这样一个无奈“方案”,我有点哭笑不得,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前几年,我们发了一阵子“羊角疯”,声称要将中国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2005年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代表就曾指出,中国城市应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澳大利亚前副总理蒂姆·费希尔在大会主题发言中说:“中国应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这更有利于节约能源,缓解城市交通问题。”1999年退休后担任阿德莱德达尔文铁路特使的蒂姆·费希尔又说:“研究表明,不管是什么样的轨道交通,都比汽车更节约能源,作为城市的市长应该优先考虑规划轨道交通,比如峰会发起城市布里斯班的轨道交通就发展得很好。”但这些忠告没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决策者们傻拉巴几地固执己见,一心要把中国弄成“汽车大国”。


无可非议,汽车工业的发展,使中国跨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但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却不宜提倡和鼓励过快地发展私人轿车。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是人均资源并不占优势,不仅不占优势,简直就是贫乏。环境问题、燃料问题、道路问题、停车问题,都是中国发展汽车业的瓶颈,车要想开动,在城市根本跑不起来,有时甚至不如自行车走得快。车要停,本来就不宽敞的路和停车场,根本就没有容身之处。


谈到“要将中国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我想起了马寅初。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寅初提出了“人口论”,我们没把他当回事,反到把他批的挺惨,结果由于人口无节制的生育,给我国后来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和后果。然而,中国人蠢得要命,吃一百个豆不嫌腥,伤疤犹在不知疼,如今,又开始做起了“汽车王国”梦,真是无可救药。中国的能源有限,中国的道路有限,中国老百姓手里的钱有限,却偏要“瘦驴拉硬屎”,的确有点贻笑大方。何况,中国每年有1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多于汶川大地震的死亡人数。这,足以令那些“拍着脑袋做决策”的人清醒。中国由于历史上的错误,已经人满为患,难道还不汲取教训,再人为地弄出个车满为患不成?

 

打造世界一流的汽车生产大国我不反对,中国汽车卖给老外,于国于民有利。打造世界一流的汽车消费大国我很质疑,当中国的道路上拥挤不堪地车轮滚滚的时候,必是一场灾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