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虚云老和尚与“飞鸟论”

(2012-04-26 13:14:27)
标签:

转载

分类: 真言实语

近因有多年之同事离任,因思及《虚云老和尚年谱》中之一段典故,遂写了以下这些文字。

 

                               

 

多伦多有一位老居士,叫詹励吾,是虚云老和尚的私淑弟子,与老和尚素有通信往来。1959年,虚老圆寂前,曾有一函给他。信中有这样几句话:“人生如梦似幻。空中飞鸟,尚无踪迹可寻,况学道人乎?”空中飞鸟,飞过去就飞过去了,要找飞鸟飞过的踪迹,哪里找得到呢?人生就是如此。走过就走过了,再回头看过去时光,最多只有一些记忆的残片,哪里能挽住一二的时光?哪里能找到真实的存在呢?孔子在江上感叹:“逝者如斯夫!”大概也有相似的意思吧。

但虚老这么说,并不是说人生空幻,没有意义,更不是消极。这也是许多批评佛法的人的一个主要观点,认为佛教的一些教理太消极。因为,一般的人,都有一种错误的假象,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有一个“我”的存在,以为万物的存在有其实有性。既有实有存在的观念在先,于是就有“我”、“你”的分别,就有“我的”、“你的”的分别,就有钱财、色相、名声的具体存在性,就有为满足自己欲望而斗智斗勇、恃强凌弱现象的产生。个人的痛苦和世界之不宁盖皆始肇于这“万物实有”的观念。

而佛法则认为,天地万物(包括“我”)都是因缘而生,非因缘而生的,一点也没有。而因缘条件而产生的存在,其本质是“空”的。因缘生万法,世间法也讲,外道也讲,但说“缘起性空”这个“性空”,这只有佛法才讲,也是佛法高出一筹的地方。

好比镜中的影像,它是如何产生的呢?你不能说它是玻璃面生、脸生、光生、空间生等等,寻求像的真实自性,毫不可得。但你也不能说没有镜中像。在各种条件和合下,就存在这样的假像,条件因缘一不俱足,此像即不存在。同事在一起工作也是这样,因缘俱足,就有这样的风云际会。因缘一不俱足,则各奔前程,那又是另外一种因缘。人生也是如此。

虚老的“飞鸟论”,是破一些人执着人生、世事为常的偏见的。而纵观虚老的一生,教化度人无数,修建佛教丛林道场无数。八十岁兴云南鸡足山道场,九十岁兴福州鼓山道场,一百岁兴六祖曹溪南华寺,一百一十岁兴广东云门寺,一百一十岁以后直至百二十岁圆寂,又再兴江西云居山道场。这岂是一个消极无为、悲观厌世的人所能做的?

而一个甲子前的1952年春天,虚老113岁时,他更遭受“云门之难”,九死一生。这一劫数,他老人家岂不预知?因他已于解放前密嘱其弟子赴“海之东”,而自己却选择返回内地,说“百万僧众,彷徨无依,吾宁忍独善耶?”这更是舍已身命以救渡众生的菩萨道精神。再看,虚老临终前开示其弟子的话,说“正念正心,养出大无畏精神,度人度世”。这又哪里有一点点的消极气象?

佛教不是消极。佛教是了知万法空性的大智与济世利生的大悲的结合。这是佛教中人讲的“悲智双运”的菩萨道精神,是“于梦幻中做道场”。总结一句,净空老法师有一句话讲得好:“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话细究起来,有点问题,万法皆空,因果也是万法之一,怎能不空呢?归到底,因果实质上也是空的。但若一般人理解,又会掉入无因无果的断见里。所以,“万法皆空”是胜义谛,“因果不空”是世俗谛。这话是两个层面合起来说了。

                                                 

                                            2012年3月9写于云城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