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2024-08-12 12:12:15)
标签:

旅游

健康

登山慕士塔格峰

分类: 色驴在途

二十年前计划去登慕士塔格峰,那时因为家人不同意没能成行,而今,我来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投资文旅项目,来到了“冰山之父”的脚下,在他的视域之下开发文旅项目,我觉得有必要去山顶亲近他、膜拜他,倾听他的声音。所以,家人也同意了,在朋友登山公司的鼎力帮助下,我开启了登顶模式。

2024.7.23

公司旅行社老总开着自己的车,带着他的两位员工一起送我来到大本营。大本营在204(喀什前往塔什库尔干县204公里处,位于苏巴什村附近),这是今年的新大本营,海拔大约3600米,老大本营距离这里还有一段距离,而且海拔也高(后来才知道)。

其他队员是前天在喀什集合,昨天到塔什库尔干县,今天在大本营徒步拉练十公里,海拔上下600米,来回大约四个小时左右。我没有参加直接到了大本营。入驻营地。每一个人一顶帐篷。带的东西也多,半个帐篷是物质。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这是大本营的帐篷,睡垫是两层的,还有地毯,关键地是平的,在里面可以站起身。大本营的工作人员帮我找了一个大口的水杯,是图中躺着的那个,那是尿壶,这个很重要。在后面的登山过程中我就吃过没有尿壶的亏。

后来发现,带来的装备,特别是速干内衣(尤其是速干秋裤不对,就没有带)。冲锋衣、抓绒衣等装备,一看就是老资格,与其他队员相比,他们的都是近几年的品牌而且时尚。我带的装备确实是十几年前玩户外时的,已经十来年没有用过,而且能找齐也实属不易,有冲锋裤就一次也没有用,以前十几年前的速干衣也没有用上。用的也是不很舒适的薄抓绒衣裤。虽然不时尚不轻便,但是也勉强能完成任务。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背后就是厨房的大帐篷和打饭的帐篷,左后方是餐厅和休息娱乐室。远处被云雾笼罩的就是慕士塔格峰。

我到的时候正好是晚饭时间,汤饭,我不太饿,也就没有吃。

晚饭后,32名队员开始抽签分组。因为在高海波营地没有足够的帐篷,所以必须分成两个队,岔开时间,分成AB两个组,我在B组。这支队伍最大的是66岁,然后就是我第二大,最小的是一个高中生,15、6岁的样子。女队员大概占不到三分之一,年轻女子为多,基本都在A组,我们组只有一名大三的女生。其他五位年龄都在三十左右吧。登山时脸都是全部蒙上的,更不看不出。

  晚上就没有什么事做,百无聊赖,刷手机,不知不觉也就到了零点。起风了,还时不时的下雨。气温下降,估计也就是零上几度,进睡袋里,是夏季用的最低温度是零下10度。外加一个毛毯,是大本营范范给我的。听着雨点敲打帐篷的声音,再加上风声,睡觉还是蛮惬意。

7.24

八点半起床。洗漱完,当然大本营也没有洗脸的地方,自己拿上牙刷和毛巾,再拿一瓶矿泉水,就可以解决了,再后来上山以后就不用刷牙洗脸了,没有水,喝的水也是积雪融化后烧开的,所以不洗脸不刷牙反而保护防晒了。

早餐,自助,小菜鸡蛋,二个汤,油饼和包子。伙食不错哦。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饭后,带上相机去老大本营方向徒步。边走边拍。感觉这张照片不错,我用莱卡也拍了几张,可以用来作为摄影的小作品,还是不错的。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这就是攀登路线图,图上的大本营就是今年所称的“老大本营”,新大本营在204,海拔3600米。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这张图上可以看到,在慕士塔格峰的左右各自还有一座山峰,他们分别是克孜色勒和考斯库拉克,今年有人组织登顶了克孜色勒。

  不知不觉也快走到老大本营了后来才知道,还远着呢,因为快到午饭时间了,大本营工作人员通知返回,来回也有十公里左右。也算补了昨天没有与大部队一起的拉练。

 午饭后开始听讲座。

新疆登山协会服务中心的李渊(音)来讲课这个人我后来想起来了,他网名叫墨芋,二十年前或者是十七八年前开始从事户外运动,应该比我小十来岁吧,现在他是新疆登山协会的工作人员吧。全部会员都需要听。先签署一份风险告知书。而且每人需要缴纳1200元听课费,不交就没有资格登慕士塔格峰,即使登了可能也不发相关证书吧。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然后讲慕士塔格峰是低压低氧低温超强紫外线的区域,是充满风险的一座山峰。要在登山时,最大程度的减少耗氧量。最好保温,内衣的排汗速干,外套连体衣。拍照要注意手不能外露在空气中等等注意事项,讲座是有用的,对于我们初次来慕士塔格峰的登山者来说尤其有必要

下午我们B队的队长来了,其美扎西,藏族人,16岁开始登山,19次登珠穆朗玛峰,担任修路队队长。20余次带队登顶慕士塔格峰。太牛X了。这人真的是为山而生的人。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他给我们解释一拉二拉训练的计划。并且做了解释。所谓一拉就是前往c1营地,并且住一晚,返回大本营;二拉就是前往c2营地再住一晚,返回大本营。随后就是直接用四天时间冲顶。

明天晚上7点吃饭,饭后坐车到乔德玛克,下车轻装徒步1.5公里到老营地,带上高营睡袋、防潮垫、高山靴、踏雪版。用餐前大家把不需要的行李,放置在自己的小帐篷里。

老大本营海拔4300米,晚上睡觉可能会稍稍有些不舒服,大家可以把头部垫高(有助于睡眠),晚上起夜要多穿衣服,小心着凉。

另外他提示:

1、后天我们9点用早餐,10点出发前往c1

2、明天徒步距离大概在2.5公里左右,海拔上升大概800米。

3、大家需要准备好登山杖,佩戴眼镜、帽子和飞巾。

4、上身穿排汗、抓绒、冲锋衣(务必携带薄羽绒服,以免变天)。下身穿排汗、冲锋裤、徒步鞋。

5、备好路餐和水。

6、怕晒黑的队员携带好防晒霜。

以上几点都至关重要,尤其是最后一点,不然皮肤晒伤是必然的。我们的队员中就有好几个。冻伤也是会发生的,组织法提供的装备足以保暖,但是有意外天气情况或者在山上夜间休息不注意脚部的保暖以及在外面的时候不带手套或者长时间裸手操作手机等,都有可能发生冻伤。

晚上大本营又是冰雹和大风。但是,住在帐篷里还是比较舒适的。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这是冰雹来时的天气和营地的样子。

下午七点,A队的十七名队员出发去老大本营开始一拉了。

7.25

今天B组领装备,主要是踏雪板、连体服和登山靴。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穿着以后的样子。踏雪板主要防止打滑和陷入积雪中,连体服是抗寒冷。雪地靴也是保暖的作用。带来的雪套就没有用了。

午饭后,稍事午休,就要打包,去ABC的装备。不过,今晚是住老大本营(4200米左右)。

打包内容:大背包、防潮垫、高山睡袋、徒步鞋、二双羊毛袜、踏雪板、连体服、一顿路餐、水杯、手套(二双:厚薄各一双)、抓绒帽(晚上睡觉时,队长强烈要求戴抓绒帽睡觉,还要求把耳朵包上,这样防止受凉感冒。不知真假,但是我听他的了,在山上一直是这么做的)、单帽、飞巾、防晒霜、湿纸巾、卷筒纸、羽绒服、冲锋衣(橙色)。一套速干内衣(这是我这次登山最不满意的装备了)。

背不动的装备可以请背夫来帮忙,在c2以下主要是当地的柯族来背,再往上就是西藏人或者夏尔巴人背了,都需要支付现金,老大本营到c1每公斤100元,c1到c2是200元,c2到c3是400元。

下午,三点半A队的首批队员回到营地。这个组大部分是30来岁的年轻人,身体好气盛,争先恐后,所以他们队拉开的距离比较大,最后一名到达大本营的时间应该是五六个小时以后了。

我们B队七点晚饭后,打包出发了。乘车来到乔德马克村,这个村可能是牧民的夏牧场,有十来户人家,都是白毡房。

我们下车徒步前往老大本营。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路程不长,主要是适应一下高海拔徒步。队长让大家缓慢行进。找找感觉。很长时间没有户外徒步了,刚开始还真的需要适应一下,特别是高海拔区域徒步,一定掌握“慢”字诀。万万不能快,否则很快就高反,人就废了。

老大本营有好几支登山队,还有老外。后来我看见有五六个说俄语的人,背着滑雪板向上攀登,这些人不是为了登顶,二而是为了滑雪。我看了周边的环境,滑雪还是有很大的风险的,有冰裂缝和峭壁,稍不慎就玩玩完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乔戈里公司的营地有点不太好。凯途公司的更好一些,当然,今年是营地原来阿克陶县文旅局要求全部在204,但是最后除了乔戈里公司,其他的都回到以前的老营地了。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今天上来的队员两人一个帐篷 ,与大本营的一个人的大帐篷比较,这里的帐篷又小又不舒适,我看了给我分配的帐篷里连防潮垫都无法铺平,所以今晚我选择住在这个大帐篷里,这里最起码有厚的垫子,又足够宽敞。而且,其美扎西队长与他的助理“小牦牛”向导顿珠也住在这个帐篷里。

 

7.26

昨晚十一点多快十二点就睡了,睡前没有去厕所,一点多尿憋了,没带尿壶,忍忍,坚持了一个小时,外面打雷下雨,实在憋不住了,外面又下雨,咋办?突然想到下午看到桌子上放了好多一次性塑料杯,蹑手蹑脚从睡袋了出来,但是我的睡袋有粘胶,打开是滋滋啦啦的声音估计把他们俩也搞醒了。尽量轻,拿来悄悄解决问题。

其美打呼噜,我的睡袋又热还出汗,地垫放的方向不对,一边高一边低。一晚上我都是迷迷糊糊,似睡非睡。也许是高反吧。

原计划把大背包背到换鞋处,担心昨晚睡得不好,也许体力不够,又听说,背夫可以直接背到c2也是一公斤100元,我们今晚到c1不住,当天返回大本营,所以我的大背包就没有背,只带了腰包出发了。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出发前,队长其美给大家检查装备并交代注意事项。因为山上的道路狭窄,大家排成一队,依次前行,而且不能超越他。

今天路程大约三公里左右,海拔上升800米。其美队长带队走在队伍的前面,上下只有一条自然形成的步道。我们排成一队跟在他的后面,他的步频非常慢,刚开始还觉得太慢,后来觉得这个节奏非常好,慢就是快,而且大家不会被拉爆。路上遇见的人有今早冲顶返回的,有第二次拉练的,有完成登山季撤营的。

海拔上升的很快,慢行是绝对的正确。其美把节奏带的很好。

东面的冰川塔林,与公格尔山相互映衬。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这里会看到老大本营的全貌。几支登山队的营地。有川藏队、新疆登协、凯途公司等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帽子、飞巾、雪镜(出发前在京东买的,169元)、在飞巾的里面是贴的肌贴(太重要了,以至于我的皮肤保护的非常好,在肌贴的下面又摸了防晒霜)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远处是公格尔峰,近处是冰塔林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到中午二点多,我们来到海拔5200米的换鞋处,所谓换鞋处。把高山靴放在这里(换上自己的徒步鞋,因为我没有背大包,徒步鞋由队长安排给了小牦牛帮我背上了,我真的感谢他,谢谢),人员就全部下撤了,回到老营地,直接坐车返回204

一拉结束,要休息一天,于是我们四人拼车租车前往塔县休整一个晚上,先洗澡吃顿饭,然后返回204认识了来自北京的祝贺、来自深圳的马凯和来自哈尔滨的蒋宇峰,后来我们都一起行动,而且,祝贺一直和我一个帐篷,到塔县修整也是一个房间。

7.28,星期天

今天开始二拉,第二次拉练,要到6200米的C2营地。

早餐推迟到11开饭,然后1200出发。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我的主要装备十四公斤,请当地柯族代为背上去,一公斤100元,背到C1

我们跟着领队一步一停一步一晃一步一晃,像跳的慢四步那个节奏慢慢的向上走虽慢但不累这样子节省体力特别在高原缺氧的情况下我们感到不焦虑不着急走起来相对轻松。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第二次休息点,自拍。

第三个换鞋处,就开始穿踏雪板了,艰难的上雪坡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我用其美队长的一步一停顿一呼吸,这个节奏不累,同时我用了一瓶能量胶和二颗盐丸,后半程上大雪坡感觉还好。这里是C1营地 ,几家公司登山队都在扎帐。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这里海拔5500米,今晚就住这里了。站在帐篷外面看着落日,看着山下的世界。

7.29星期一

昨晚睡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睡着了,时不时被憋醒了,空气稀薄,所以,是不是入睡了,我也搞不清楚。半夜又出帐篷小便,一点都不冷,但是穿雪地靴是特别麻烦的事情,而且我和祝贺两个人一个帐篷,又怕影响他睡觉,不带夜壶真的不行。出了帐篷看到了月亮照耀在雪坡上,美极了,但是我出帐篷小便没有拿手机。在之后的几次夜宿就再也没有见到月亮了。不带一个大口矿泉水瓶解决半夜小便是个问题。

早餐是向导们煮的米粥,发两个小面包。路餐是队员自己备,所以今天很多人走的很辛苦。营养不够。所以,我要充分准备一下冲顶餐,要有碳水和一定的蛋白质。我特意请教向导,高海拔是多吃还是少吃食物好呢?他回答,能多吃最好,但是很多人高反没有胃口,吃不下去。奥原来如此,他们少做食物是怕没人吃,可是我总觉得不够吃,所有后来的晚餐我都会再要一份。

今天的路程蛮辛苦,一个坡接一个坡,走过最窄的一段冰裂缝而且冰裂缝也特别多,还要从陡坡横切过去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这个坡是很陡峭的,指示手机拍不出现场的坡度,看到中间的那根绳子了吗?那是为了上下方便留置的。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两个路旗交叉就是“死亡交叉”绝对危险之地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今天的上升700米。来到二号营地,海拔6200米。这一段路是整个攀登路线上最难的、最危险的路段。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今晚就住在这里了。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C2营地的晚餐,半碗方便面。

7.30

星期二

今天早晨七点要求队友起床,八点早餐,九点开始下行,回204大本营。

昨晚,住在6200米的海拔高度,是我人生新高度。很多队友都反应有头痛的高山反应。我没有,但是,二个晚上,都会做同样的梦,也不知是梦还是清醒状态下的症状,就是被憋气憋醒,而且左下腹胃部区域感觉不适,就是一种涨涨的感觉。会被憋醒,大口呼吸,大口呼吸时我是清醒的。

今天原路返回大本营。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我们登山四人组

早餐稀饭两个小面包,根本抵不住这么大的运动量。

完成二拉,进营地休息二天。

我和已经成为好朋友的三位队友租车去塔县休整一下。老套路:洗澡、吃顿好吃的、洗衣服,我额外又修了脚(这个决定非常正确,因为后来冲顶下撤太费脚指头了,如果不修脚,有可能脚指甲就完蛋了)

7.31

塔县休整,洗澡洗衣服,修脚,吃美食。

这些事情是每一个登山者都要做的,能不能在大本营搞个服务中心,给登山者开放呢?每年一次的登山节,为期二个月。滑雪大本营四季开放。登山学校在登山季开学。招募本地年轻人。

咋晚上不到12点就睡了,一觉醒来已是九点半,还是电话吵醒了我。是醉氧吧,一夜无梦。

中午接到大本营通知,B组人员明天上午11点之前返回大本营,冲顶时间提前一天了。

我计划明天去阿克陶县见一位领导,谈旅游项目合作事宜,只好推迟,提前打车返回大本营,本想看看能不能与大本营总指挥商量商量明天还有没有去阿克陶县办事的可能。

基本上登慕士塔格峰的山友在一拉二拉后都会有洗澡洗衣的需求,而且平时在营地也没有其他娱乐,还有朋友探访、游客参观等,大本营都没有办法解决,所以在这里建设一个登山服务中心,提供上述服务。

A组今天上午十一点出发时,下大雨,推迟了一个小时才走,看他们发回的照片,在C1的天气不错。

我发现,在登山时,时间长,天热时也会大量流汗,所以,迅速补充能量也很关键。我这次来带的能量胶和盐丸都不够 ,大本营的朋友帮我找到了。在登山时每一段感觉有些疲倦时就吃一袋再补充盐丸最好,山友给我的不是固态盐丸而是袋子装的液体八毫克。之前没有吃过。

 

8.1

心态放平,不着急,不焦虑,不攀比。

按照自己的节奏,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必能到达目的地。

 

8.2

C1营地早上八点半左右,大雾能见度也就二十来米。

昨晚睡得不好,估计还是有高反,总觉得胃不舒服,突然会气短,大口呼吸,脑子里想着什么事情也说不清楚,自己暗示自己,睡觉。但是,总觉得要忙点啥。

帐篷的下面积雪也没有铺平,睡在地上咯背,非常不舒服。

慢摇,过冰裂缝,爬坡,穿越大雾,经过六个小时到徒步,我在小队中第二到C2。路上遇见昨天冲顶返回的队伍。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8.3

昨晚睡的比较好,两个人一顶帐篷,而且帐篷上面比较平坦我把连体衣铺的下面然后穿着内衣钻到睡袋里很平坦睡得很舒服做了梦也不再是前两天那样的梦了,做的梦也不痛,睡的虽然是不是很踏实,但是睡的时长还是够了。

今天大本营传了消息,a队全部登顶成功,我们还没有拔营的时候二队的第1个下的人员就到我们这了c2了。体力超好的家伙。

我们11点向c3出发我已经带上氧气了。为了不冒险,不挑战自己的极限,我买了二瓶氧气,根据他们的经验,冲顶后往返需要一瓶氧气就够了,如果有两瓶的话,在去c3就可以提前带氧气,而且还可以保证在c3晚上睡觉时使用也够了,事实就是如此。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这是分配给我们的向导,有二种选择,一是一对一的向导安排,也就是一个向导服务一个登山者;二是一比三,也就是一个向导服务三个登山者。我听从了朋友的安排,选择了一比三,但是后来发现,我的其他两个队友的体力不行,他俩高反比较严重,与我不在一个队列了,我一直在前面紧跟其美队长,而他们俩基本上都在后面,所以我们的向导在路上我就没有见过。但是在出发前他还是帮我穿靴子、踏雪板以及带好氧气。他是夏尔巴人,来自尼泊尔的四个协作之一,只会英语和尼泊尔语或者是藏语吧,因为队长其美他们可以与他们交流。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在向c3来的路上看到从冲顶成功下车的a队的队员有个别的还是被拉下来的。6200米,上升到6900米今天上升高度了600多米。我走在我们b队的前面,不知不觉拉开了距离突然有段时间下了大雾前后都看不到人这这个时间我有点紧张我就看着路旗,一个路旗一个路旗的走突然在路旗的前方看到了在我们前面先行出发的两个人于是我就紧紧的追他们很快追上他们,因为他们一个是夏尔巴向导,一位是女士独自登山的人,走得慢。然后就跟着他们穿过迷雾来到了c3当然我知道这样是不符合户外规矩的脱离自己的大部队擅自行动好在是跟到了前面这个队伍。在前面没看到这两个人的时候,我也看不到我们后面的队伍段时间,到处都是雾只能看到前面和后面的小红旗恐惧和紧张还是有的。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我在等待中拍的小路旗,看看就这样一个旗子一个旗子,摸索前进。

来到c3这里的住宿条件更加的恶劣几顶帐篷矗立在雪堆中。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最后一名队员于九点到了营地。

晚餐,煮面皮。

吃了,队长要求大家睡觉。虽然现在十点左右,但是我们要在零点以后就要起来出发,所以,睡不睡也得睡一会,能不能睡着也得躺下休息,不然呢?还能去哪里逛逛,这里的海拔可是6900米左右啊。

我继续带氧睡,虽然面部被面罩扣着不适,但是有氧气,睡觉竟然没有做梦。

8.4

零点半不到,营地就开始有人活动了,队员陆续起来了,今天是正式冲顶的日子。

三名没有氧气的队员先行出发,后来我们很快追上他们,其中一名没能登顶。

梦一般的十二小时。

凌晨一点半,队长招呼各位向导检查队员们的装备是否穿戴好,然后按要求排成一队,依次跟在他的后面出发了。

天气不好,风大雾大,视线不好。

风。人吹的摇晃。耳边一直是呼呼的声音。头灯照亮前面人的脚,我循着他的脚步亦步亦趋,缓慢前行,因为头两天我们与队长其美说了,希望他能压着节奏,保持缓慢前行,包括登顶以后得下撤都要压着节奏,不能快,这样保持整队不会有人被拉爆。单调的风声、单调的步伐,除了头灯照耀的前面人的脚步,四周一片茫茫。

是云还是风吹起的雪?根本就不知道,也没有办法判断。走了多久不知道,队长其美命令原地休息,喝喝水吃掉东西(出发前,什么也没有吃,昨晚的晚饭后一人发了两小包蛋糕,说是今天出发的食物,估计很多人都没有吃,我吃了一个,另外一个留在帐篷里了)。手上戴着分指厚手套,里面还有一个抓绒手套,很难拿出来,嘴上扣着氧气面罩,一个人要把背包里的水拿出来,很困难。这时候一比一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而此时,我的一比三的向导在哪里呢?(后来下撤时发现他就在营地,因为我们三人中其中一位放弃登顶,他护送该队员提前下撤了)。我看着一比一的队员喝着向导递到嘴边的水壶,只能咽咽口水。

   我估计应该在前进一半左右的时候,我们临时领队(不知道为什么其美这一段时间走到后面去了,也许是处理不登顶的队员下撤事宜吧),这位临时领队不走了,在四处用头灯照着找路旗,他迷路了。我们都在等待着,不久其美就上来了,没有几分钟,也不知道其美队长凭什么知道要向右面横切过去,而且没有多远就看到了路旗,我们又回到正道上来了。这就是经验吧。

在行进的后半程,有几次我都差点睡着,一激灵一哆嗦,左右看看,再想想恐惧的事情强迫自己打起精神来前行。

就在迷迷瞪瞪的时候,听到队长说,到了。

紧跟他的脚步,没有走多远看到了前方的一个雪堆,上面还插着几个经幡。这就是慕士塔格峰的顶峰了。7546米啊。我终于来到这里!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慕士塔格峰登顶记录

其美队长帮助我把氧气面罩拿掉,整理好,我把脸上贴的肌贴扯下来,要求登顶照片必须完整的露出五官。然后还是其美队长帮我拍了上面的照片。因为天气不好,拍完照片,队长就要求大家尽快下撤了。一路下撤到c3,脱掉氧气面罩。然后就接着一路下撤,到晚上七点左右来到了老大本营。这时候,才算完成了慕士塔格峰的登山全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