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统计,2022年的第一季度,NFT的交易量达到了260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021年全年。而另一组数据说,最出名的NFT项目之一“无聊猿猴”,它的平均成交价格却在2022年第一季度出现了一次走低。NFT到底是未来,还是泡沫?NFT的本质是什么?
NFT在2021年非常火爆,很多数字艺术品以天价成交,中外的很多公司也都纷纷发行起了NFT。到了2022年,这种情况还在继续。根据区块链数据平台Glassnode的统计,海外NFT市场的成交记录在不断刷新,新入场的人数也在不断上涨。
NFT是“Non-Fungible
Token”的缩写,有一种翻译过来是“非同质化代币”。“非同质化”好理解,就是每个NFT都不一样。重点在后面,这种翻译认为,NFT实际上是“代币”,就是一种虚拟货币。
实际上,正确定义NFT是这样表述的“在数字世界里标记数字资产独特性的合约”。
NFT是一份合同,但它指代的物品可以是一颗瓜子,也可以是一卡车的瓜子。一卡车的瓜子,肯定要比一颗瓜子贵。所以严格地说,我们不能说“这个NFT比那个NFT贵”,而要说,“这个NFT所指代的物品,比那个NFT所指代的物品贵”。被NFT指代的物品,我们一般叫它们“标的物”。
NFT是一种合约,不是它所指代的物品。
根据相关统计(Nonfungible.com),2020年,NFT整体的市场规模接近8250万美元;到了2021年,这个数据直接逼近了177亿美元。短短一年,增长就超过了213倍。
再来看看单个NFT作品的表现。数字艺术家Beeple的作品《Everydays》,这一个作品就卖了近7000万美元。而在NFT出现之前,大多数的数字艺术品单幅能卖几百美元就很不错了。
为什么有了NFT,数字艺术品能变得这么值钱?这其中有市场热度带来的造富效应。但我们要看最本质的原因,那就是NFT解决了数字内容的核心难题,确权。
NFT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区块链有个特点,就是不可篡改。一条区块链就是一个账本,只不过这个账本是分布式的,链上的每个节点都有一个相同的账本。在理论上,如果有人想篡改账本,必须说服超过50%的节点才行。而实际上,这是基本上做不到的。每个NFT项目也都有一个唯一的合约地址。NFT合约跟一幅画锁死之后,就直接明确了唯一的拥有者。
NFT的出现,其实是把一件数字作品变成了一个数字资产。是资产才可以交易,当然也才有升值的可能。NFT能充分挖掘数字艺术品市场所有的潜在交易机会,把作品升值的可能进一步放大。
这就是我们在NFT数字艺术品市场看到的变化。
当我们所有的重要经历都被确权,大部分的劳动获得都来自数字世界,这是不是就是我们进入元宇宙的时刻呢?
评估一个NFT项目的可信度,也要看项目的愿景和创始团队。不同之处在于,海外的NFT项目需要上公链,并且要靠社群共识来支撑它的长期价值。另外,国内在辨别NFT项目上的标准跟海外有所不同,国内主要看NFT项目上的是不是联盟链,看版权信息是不是完备。
观察NFT的抓手,有版权、市场和运营三个维度。先看他有没有考虑版权这个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再看他有没有考虑市场适配这个核心问题,最后看他有没有和社群共享IP的商业权利。如果能在这三点上都做出正确选择,就是一个优秀的发行方。这也是我们能不能有效购买和收藏的依据。
NFT给数字创意市场带来的增量。NFT不仅是确权工具,也可以是创意本身的一部分。市场上的增量,NFT能够包裹非常小的创意元素,为更多人进入数字创意市场打开了闸门。观念上的增量,NFT有可能让更多人认为,数字资产比物理资产更重要。
在营销方面,品牌选择入局NFT,最主要是因为NFT结合数字钱包,解决了消费者隐私安全的问题。如果越来越多的品牌都开始参与NFT,整个市场就会形成一个开放的、庞大的NFT数据系统。这个数据系统能够让品牌用极低的成本去积累消费者数据,更精准地触达用户。而未来,品牌之间的竞争会更看重品牌独特性价值,和公开数据的分析能力,这就是未来品牌营销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