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美食财经 |
分类: 经济管理 |
最近又有一个辣酱品牌--虎邦辣酱突然蹿红,有不少人对他的突然成功进行了分析,我整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对于一个成熟的赛道上如何成功有一定的启发。
虎邦辣酱成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大市场
权威机构分析,辣酱市场有400亿规模,十年内会增长到1500亿。作为领头羊的老干妈目前也只占到11%,远没有达到绝对垄断的程度,行业老二也并未浮出水面,所以,机会很多。
2.渠道差异化
以老干妈为代表的传统辣酱,都是在商超售卖。互联网兴起后,各大品牌也都通过淘宝天猫京东网店卖货。可不论是商超的货架,还是互联网平台的网店。只要扎堆卖货的地方,都少不了你死我活的竞争。
虎邦避开了竞争,把握住了外卖市场兴起的红利,通过外卖店铺来铺货。不论是美团还是饿了么,你叫的外卖里,都有可能搭卖虎邦辣酱。凑不够满减优惠是吧?加一份5块钱的虎邦辣酱就够数了。
3.渠道增值赋能
如果只是把货卖给外卖店,那是没有竞争壁垒的,其他辣酱品牌也可以杀进来卖。
如何牢牢锁定和外卖店铺的关系呢?
先来看看外卖店有什么痛点——现在美团和饿了么已经成为外卖店铺很大一部分营收来源,不少门店外卖营收占比甚至超过40%。可运营美团和饿了么的网店有一定专业度。普通小饭店利润薄,不舍得出钱聘请专业人才来运营。
虎邦怎么做呢?只要你的店铺卖虎邦的产品,免费帮你运营外卖网店。
4.持续投入,不断创新
现在的媒体环境不同于八九十年代,那时候媒体集中。只要在头部流量央视和省级电视台投广告,营销就成功了九成。同样一条广告,集中投放一年多,就能产生数年的效应。
娱乐节目少,收视率高,广告转化率高。86版西游记的收视率是89.4%。2018年世界杯的收视率也就5%左右。
现在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崛起的时代,互联网广告不像电视广告那样可以强制消费者看,一条广告能吸引人的时间只有不到1.7秒。分散消费者注意力的优质娱乐资源和媒体也很丰富。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有过一句名言,“不要在石头上挤牛奶”,要选择一个足够大的市场来做生意。渠道不只是线上的电商和线下的商超,尝试在竞争对手没有触及的地方开疆拓土。不要光想着卖货给经销商和零售商,想想还能为渠道中间商们做什么。以此来巩固渠道网络。格局要大,营销必须坚持投入,时刻让消费者对品牌保持新鲜感。不断刷新自我创造话题,才不会淡出大众视野。
虎邦辣酱的成功,也在于他们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转型:
思维转型——由原来的强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辣酱的配料、味道),转型至生态思维、共生思维。明确了要强化与商家的合作关系,让商家跟自己成为利益共同体,而不是供需方。
模式转型——站在外卖生态的社会分工思考,挖掘出了外卖场景的两大机会点:第一,降低商家的运营成本;第二,提升商家的销售额。在这种洞察之下,虎邦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超级连接者」。不仅给外卖商家供货,还给商家免费培训外卖行业的经营知识,帮夫妻老婆店代运营外卖店铺,这是其它调味品企业所没有的。
产品转型——创新使用了小份式的辣酱,将洋快餐的番茄酱包装方式,应用在了辣酱行业,适应了外卖场景的快节奏。
在不断攻城掠地期间,虎邦也在后端不断地深挖自己的护城河,提高新进入的竞争门槛:
原料端——在山东、河北、山西等辣椒产业区建立自己的辣椒基地,从源头控制产品的质量;
资本端——获得了数千万A轮融资;
生产端——全封闭生产线+自主研发包装线+设备升级。
在品牌传播方面,虎邦也采用了最流行的打法:
达人种草:与网红合作,强化「佐餐神器」这个消费者心智;
IP合作:对各大电影IP进行赞助;
精准地推:与百事可乐、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品牌联合,进行校园地推活动。
再回到前面的虎邦辣酱的案例,也可以用万能公式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