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领导艺术》的感悟

(2017-08-17 22:34:33)
标签:

管理

领导艺术

传统文化

赵玉平

教育

分类: 经济管理

     听了北邮赵玉平教授的传统文化与管理学的课,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领导艺术》的比较分析,我们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虽然赵玉平老师在《百家讲坛》上多年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在小班听讲有不一样的感受。
   作为中国人,我自幼就接受中国文化教育,接受的是五千年文化沉淀的熏陶,不论我接受的多少,即使是沧海一粟,那也是中国文化。这正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无论是儒道释还是四书五经,都不能全部涵盖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所接受的可能就是一个综合的内容,可以在任何行业方面都有作用。而管理学中一个分支~领导艺术,自然会深受影响。领导艺术是人文科学,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大更深刻。"正是由于管理有许多与情境和人有关的理论、感悟、智慧的结晶、哲学的思考,因此反倒会随着历史的积淀和经历的丰富而不断发展和深化 绽放出更历史感、更富真知的光彩”。(席酉民语)
    领导艺术是指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是创造,是真善美在领导活动中的自由创造性。“真”是把握规律,在规律中创造升华,升华到艺术境界;“善”就是要符合政治理念;“美”是指领导使人愉悦、舒畅。另一方面是有效性,领导实践活动是检验领导艺术的唯一标准。领导艺术体现在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不仅仅存在于政府领导层面,更高的效率体现在企业管理者身上,领导艺术的规律必然与历史的文化紧密相关,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无论是儒、道还是释家,无不深刻的反映管理的智慧。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是够了,而是差的很多,就连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都说:古道微茫致曲全,由来学术诬先贤。陈言岂尽真如理,开卷尚留一笑缘。所以,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和掌握的多少?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赵玉平老师的课更加感觉到我们知之甚少。领导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完全可行的,并不是说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管理方法,尤其是企业管理方面。正如    张瑞敏说:“中国并没有成熟的企业模式。中国公司在经营中,基本上都是复制西方的管理模式。所以,打破原有模式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很困难,因为它原本就不是中国自己的东西。”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是有助于国内企业组织转型的,当然也包括领导艺术等。
传统文化中有关哲学对于我们现代管理的启示很多,按照赵玉平老师讲的已经是几本大部头的著作来阐述,我这里就用以下三点的思想来比喻其重要性。
领导艺术中的“美”,我们可以从《大学》中体会到一个领导者自身修养的智慧,一个领导修身才能“治家齐天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这就是传统文化对领导艺术最精辟的概括和提炼。让我们更有人性,从而让领导变得“美”而“善”。
     中国哲学里的“权变”思想,也就是中国人变通的智慧,它强调每一个具体的场景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一直在变化,如果我们不懂得变通,只会依照固定的法则或标准去应对,那么就不可能做出合情合理的决策。好的决策,一定是取决于我们对于具体情况的了解,还有对于整体事件的把握。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的核心概念是指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管理与其说是一门理论,更不如说是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技术;与其说它是一门科学,更不如说它是一门艺术,权变管理能体现出艺术的成分。一名高明的领导者应是一个善变的人,即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及时变换自己的领导方式。权变理论告诉管理者应不断地调整自己,使自己不失时机地适应外界的变化,或把自己放到一个适应自己的环境中。领导艺术中也需要“权变思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要针对不同的人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

    第二个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借鉴的是“学会知命”。这个世界上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便我们计划得再周全,总是会发生一些预料之外的事情,打破我们对未来的设想。我们应该敬畏生活的偶然性或者不可预测性,以一种更加豁然开朗的态度面对人生。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提高预见性,提前预知可能的危险,然后及时避开。
孟子说“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就是在告诉我们,提前预判墙壁要倒,就不要站在即将坍塌的墙壁下面。
其次,尽管我们无法计划每件事,但是我们可以去思考促成事情向更好方向发展的条件,然后准备这些条件。让生活保持开放而敏感的状态,主动地创造最佳条件,为变化打好根基,那么机会的大门就会向我们敞开。
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与领导艺术》一课的学习,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深刻了,尤其是赵玉平教授讲解风趣幽默,从传统文化古籍中挖掘出许许多多的管理智慧,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文字传播给大众,难怪他能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始终是最受欢迎的一名教授。我要坚持继续学习传统文化,并在管理实践中践行传统文化中管理哲学思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