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情感札记 |
我知道放风筝是在每年春季,不知道冬天也可以放风筝。阿富汗喀布尔就是可以。在70年代的喀布尔,冬天都可在不同的社区举办斗风筝比赛,这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放起你的风筝,用你的风筝割断对手的线。若有风筝被割断,孩子们则争先恐后地追逐那个在随风飘扬的风筝,这是战利品,是值得骄傲和赞叹的——这是《追风筝的人》中讲得一个故事,作者是美籍阿富汗人卡勒德"胡赛尼,一位在加州执业的医生,这是他的第一本小说。
主人公阿米尔出生于阿富汗喀布尔一个富有的普什图人家庭,母亲难产死了,自幼其父就雇有一个哈扎拉人阿里做为家里的佣人,带着残疾的阿里有一个长着兔唇的儿子哈桑比拉米尔小一岁,哈桑的母亲漂亮无比,在哈桑出生不久就随一群艺人跑了。
哈桑自幼就是阿米尔的玩伴和随从,称他为“阿米尔少爷”。要知道阿富汗的种族歧视和阶层划分是非常严格的,普什图人总显得骄横和王权,不把哈扎拉人当作平等的人看待。哈桑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与阿米尔愉快地长大,直到阿米尔十二岁那年。
又是一个冬日斗风筝比赛,一直期盼着拉米尔出人头地的父亲期盼着儿子夺得冠军,哈桑随着拉米尔出战了。一切如愿拉米尔割断最后一个与他的风筝在一起的另一个,冠军属于阿米尔,哈桑——一个优秀的追风筝的人要取到这只被最后战败的风筝,好让少爷拉米尔赢得全部胜利!当拉米尔在一个死胡同的拐角处窥探到哈桑——已经把风筝追到手的哈桑被三个街道上霸道的阿塞夫等人堵住要对哈桑报复,试图要让哈桑交出风筝,这样他们就放过他。然而哈桑却坚决得拒绝了,“阿米尔少爷赢得了比赛,我替他追这只风筝。我公平地追到它,这是他的风筝。”“阿米尔少爷是我的朋友,”当一切反抗都无济于事,当忠诚仍然不变得时候,阿赛夫强暴了他!这一切,阿米尔都在拐角窥视到了,甚至看到哈桑那双无助的眼神,这时的阿米尔可以选择冲上去,大喊一声,或着选择跑开。因为懦弱,因为种族歧视,因为……阿米尔选择了跑开。
随后的日子里他天天备受良心的折磨,他无颜面对哈桑,每当见到哈桑就等于良心又受到了一次遣责,他无法忍受这种无休止的折磨。阿米尔决心要赶走备受其父亲关爱的阿里和哈桑。
阿米尔十三岁生日这天,父亲大宴宾客,阿米尔收到了很多礼物,父亲送给他一块手表。这块手表连同一些钱,被阿米尔悄悄地藏在哈桑地枕头下,抱怨东西被哈桑偷走。阿米尔指望父亲会厉斥哈桑,但事与愿违,父亲原谅了哈桑,但是阿里和哈桑却执意要离开他们去巴米杨亲戚家,哈桑最后一次为阿米尔牺牲,没有辩解。
八十年代,当阿米尔二十岁时,因阿富汗战乱,俄国入侵,他们逃往到美国,在这儿他成家立业,父亲也去世了。生活似乎也进入正轨,过去已经成为过去了。
然而,2001年6月的某一天,拉辛汗——他父亲过去的合伙人,拉米尔幼年时唯一的成年人朋友的电话打破了平静!拉辛汗让他去巴基斯坦,告诉他:“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这晚他梦见哈桑在奔跑,并重复着:为你,千千万万遍!
在巴基斯坦白沙瓦,拉米尔见到了病重的拉辛汗,拉辛汗告诉了他有关阿里和哈桑的情况:他们逃离阿富汗以后,拉辛汗一直在照顾着他们的家园,直到有一天打听到哈桑的消息找到他,这时哈桑已经结婚并有了一个儿子,可怜的阿里被地雷夺去了生命。在拉辛汗万般请求下,哈桑一家重新回到喀布尔拉米尔的家,继续照料这个人去楼空的家园,然而可怕的塔利班为了霸占这座豪宅,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忠诚的看护人哈桑及其妻子枪杀在街道上,留下的儿子去向不明。
更不能让拉米尔接受的事实,哈桑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兄弟。拉米尔的父亲也犯了在阿富汗人看来不可饶恕的罪——与佣人通奸!也许是因此,他父亲才用后半辈子救赎自己----用种种的善行。
拉米尔终于明白,他的一生早在1975年冬天之前,回溯到那个会唱歌的哈扎拉女人还在哺乳他的时候,种种谎言,背叛和秘密,就已经开始轮回。
喀布尔,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一条终结轮回的路。
带上一个小男孩。一个孤儿。哈桑的儿子。
拉米尔毅然决定去危险重重的喀布尔去找哈桑的儿子。
历经千辛万苦,经历了重重危险,在与已是塔利班头目的阿塞夫殊死搏斗后,带着遍体鳞伤和哈桑的苦命的儿子索拉博终于逃离阿富汗来到了巴基斯汗。受过阿塞夫非人折磨的索拉博得到拉米尔永不再回孤儿院的承诺,同意与他一同去美国,然而在办理索拉博去美国签证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可能短暂地到孤儿院过渡的情况让索拉博选择了割腕自杀。
虽然小索拉博被救活了,虽然最终一同去了美国,但索拉博把自己密闭在自己的世界,不同任何人讲话。
小说最后,在旧金山一个美丽的日子里,拉米尔去追风筝。
小说偏重个人的情节,从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的亲密友谊开始,这段感情成为贯穿全书的脉络。这两个男孩所放的风筝,象征了他们之间关系的脆弱,在往日生活消逝之际,备受考验。
译者李健宏认为,书中的风筝象征的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自我期许的阿米尔。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其实,在我们的心中都有一支风筝,这支风筝可能是一次良心的丢失,可能是错过了一次美丽的爱,可能。。。。。。线断了,风筝还在,我们去追回。生命还在,追寻不断!
在这本小说中,第一次了解了阿富汗的一些风俗,种族之间的歧视和战争内乱造成的生活痛苦。喀布尔、巴米杨、塔利班……这些熟悉的单词在书中都有了具体的意义。中东世界的人民长期以来就是处于战争之中,刚刚停火的以巴战争,还在无休止搞爆炸事件的混乱的伊拉克,伊朗的核问题……还有影响中国的民族分裂活动,这一切也都在影响着中东及西亚的安全。
平民在战争中忍受一切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