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治堵,病的不是城市而是决策者
(2015-07-24 14:02:47)
标签:
拥堵费拥堵公车决策者出行 |
分类: 时事观察 |
收费治堵,病的不是城市而是决策者
文/维扬卧龙
新快报7月23日报道
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广州做演讲时表示,广州人口比伦敦多出三倍,交通用地仅为总用地的10%-12%,比伦敦更需要用拥堵费来治拥堵。对于大城市治堵问题,仇保兴坦言征收拥堵费是早晚问题。
城市人多拥堵,治堵就是收费,猪都不会这么想的!城市人多造成的堵不是城市病了,是决策者病了!他们当初没有科学规划城市交通,人多起来后又不想办法补救,年年出国访问从来不知借鉴学习国际城市治堵的经验,他们只会一招,万事收费即可以!所需的只要想一个收费合理的借口,能不能唬得公众相信不要紧,关键是他们自己能顺理成章收费就成了。
其实高速路的拥堵,撤销收费站能缓解不少,一路的收费站把高速都变得和市区的红绿灯差不多了。至于市内人多造成的拥堵,那更好办了,我国城市除了帝都魔都妖都外,还真没国外的大城市人口密度大,根本没有严重到要收拥堵费来调节的地步。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分流和车辆管理方法,把拥堵的路变成畅行的通道。
就比如国外大都市都会控制公车的数量引导私家车少上路,不会用反过来严格要求私家车对公车反而宽仁。国外除了各种功能用车的公车比如警车消防车等等之外,真正意义上政府部门领导的代步专车少之又少,而我国恰恰相反!有的部门连个小科长都配有公车,局长一级的更不用说了。控制好公车的数量及使用,路就会宽敞一半。
至于民间的私家车,也可以引导使用,可以呼吁大家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能不开车尽量不要开车。另外也可以大力发展出租车、专车、滴滴快车这类的交通方式,还可以鼓励民众同路线上下班的拼车出行,减少路面的车辆使用量,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限行控制来调节路面的使用率,科技发展本就为人类造福,不利用不是浪费么?
解决拥堵不仅思维目光局限于路面,还可以延伸到空中和地下,地铁的出现和悬挂式空中列车都是能够解决公众出行需求的技术,为什么我们的官方提到治堵就只想到收费呢?难道公众交了那么多的纳税,就只养了一群不会动脑子的猪么?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模式可以有很多创新方式,收费是最愚蠢的!
因为出行是需求,价格的高低只能左右一时,不可能左右一世。民众开始或许还困于出行成本的提高,不去开车,但是随时时间的推移,不会太长可能很短的时间下,还是会咬牙开车上路,买个私家车不可能当个玩具只在车库睡觉!如此一来,对老百姓来说该交的拥堵费没少交,可是道路照样拥堵不堪;对于政府决策层来说,又可以加大增收道路拥堵费力度了!
后一篇:英雄保安的悲剧,是谁制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