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千多年历史的维族村落--土峪沟
在火焰山东面侧背后,有一条南北走句的山谷,有条小河流过,这里就是土峪沟。它西距吐鲁番市47公里,南距高昌故城13公里。山谷陡峭,如火焰山样呈红黄色,谷底小河两边种满了葡萄,坡地上就是当地人的居住区。住房为土木结构,与山谷一色。据说土峪沟是丝绸之路北道上的一个重要的“点”。
因为土峪沟是一条人文含量最为富足的地方,据资料记载,这里曾发现了距今2600年的墓地,出土了打制石器、木盘、彩陶、銎形戈、文书、经卷等。现在在地表上还能看到从魏晋、十六国时期开凿的石窟。唐代的《西卅图经》中对土峪沟有记载。1916年此地发生过一次大地震,许多石窟被埋入峡谷中。还有人为破坏,那些来考古也盗窃的外国人:勒柯克、斯坦因、野村荣三郎、……。他们从土峪沟,克孜尔,相攻克里克,尼雅,楼兰,米兰,丹丹乌里克等地盗走的文物,现在都藏在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的博物馆里。麻扎村是吐鲁番地区土峪沟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






它就在峡谷的缝隙中,在光影的最深处,当我进入村落,迎面坐在古老的房檐下头戴花帽怡然自得地乘凉的维吾尔族老人,那在如时光隧道的窑房前惊奇地看着我的维吾尔族儿童,让我感觉似乎走进了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
村子掩映在白杨和桑树之中,一条不宽的河从北向南穿村而过,我们来的时候是枯水期,河床里几乎见不到水,沿河两岸是零散错落的维吾尔族民居,两岸之间有较宽木桥连接。村子里大约住着几十户维吾尔族人家。宏大的清真寺与杂乱的居室并立于沟谷,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维吾尔族传统和民俗风情。村民以他们守护着七圣人而自豪,在他们的世界中,圣人几百年来一直护佑在他们身旁,教诲着他们,填充着他们的精神。







三点半时分,大约是北京时间的正午,散落在道路上,房子上的斑驳树影使村子变得更安静,时光在这个村庄里似乎放慢了脚步。此时在村里见不到几个当地人,迎面走来或者在我身后的那些都是我们团队的人,村子里一切都是土黄色,土黄的山、土黄的屋,远远望去就连阳光也似乎变成了土黄一片。
每户人家的大门几乎都很旧,木门已被磨得没了棱角,油漆也已斑驳,有些木头甚至龟裂着。黄土窄巷中立着一棵足有百年的老桑树,树皮皱成了龟壳,但偏有嫩枝从中发芽,伸向天空,一年年地繁茂着为老村子点缀着希冀的色彩。









村子像一个巨大的蜂窝,村里的小路极像羊肠小道,没有一条是直的,每户人家的门口都有一条土路,算是支路,再通向干路,唯一一条像样的路是沿着沟底的一条小河形成的大路,但它的宽度也只能通过一辆毛驴车。
因吐浴沟在鄯善,鄯善又是楼兰古国的古都,这里少了一份曾经的繁华多了份别处没有的炽热和质朴的气质,恬淡的富有乡村生活气息的各个角落都能让我的心境在不知不觉中沉静下来,甚至再短短停留的时间里,已然忘却了都市的喧嚣和人生的烦恼。

那只小羊羔,那个拱形的门洞,我波西米亚的衣裙,看起来是否像《巴黎圣母院》里的那个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女人吧。


十三弟和扶苏的演出开始了……
↓
↓




千年的愿望
西域胡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