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检肺”或开工伤维权之恶例
(2009-07-27 19:09:34)
标签:
杂谈 |
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张海超为证明自己得了职业病不惜“开胸验肺”,经媒体广泛报道之后引起卫生部的高度重视。日前,卫生部派出专家督导组赶到河南,督导该事件尽快解决。(见7月27日新华网)
“开胸验肺”是一个分水岭:没开之前,张海超为了否认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肺结核”的诊断,一年多时间里,花了9万多元,在郑州、北京各大医院检查,都证明是职业病“尘肺”,可郑州方面就是不认(甚至开胸之后,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还说张的手术“白做”),求助无门。
开胸之后(当然如果没有全国媒体的曝光,张海超还真可能白挨一刀),不但郑州市政府成立由安监、卫生、劳动、监察、信访、工会和新密市政府为成员的“张海超事件”处理小组,河南省总工会表态关注事件,连卫生部也被“惊动”了,派员亲赴河南……
“开”前“开”后,冰火两重天,令人感慨系之。看来,张海超花3万块钱开胸,这一刀挨得还真“值”!
于现代医术而言,判断是“肺结核”与“尘肺”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为何如此“自信”,面对多家大医院的“尘肺”的诊断,坚如磐石,不为所动,执意认定是“肺结核”?背后有没有什么“难言之隐”?这种机构究竟“替谁说话”?值得追问。
一起并不复杂的职业病诊断,闹到最后当事人竟然要用最原始、最痛苦、最高成本的方式来证明,昭示着某些罔顾民情民瘼的公权机构何等之蛮!弱势群体的“弱势生存”何等之艰!政府职能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给公众造成的痛苦、给社会造成损失是何等之巨!
更可怕的是,这种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的极端维权方式,极容易产生“示范效应”——以极端的方式引起政府部门重视,提高了问题的关注度和解决速度,收到一般途径无法比拟的效果,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当“开胸秀”成为弱势群体维权的“路径依赖”,必将后患无穷。全国此起彼伏的“跳楼秀”就是一例,解决矛盾的成本外化,成为社会不能承受之重,对社会各方都不是好事(甚至连最初同情弱者的人最后也会心生厌恶)。
一个正常的社会,是不会出现这种状况的,它的出现折射了时下严重的社会病——公权的蛮不讲理,让公众无处诉说。因此,在卫生部督办此起事件时,一定要彻查相关责任人,追究他们的责任,防微杜渐,莫让“开胸验肺”成为另一场“跳楼秀”。
相关链接:http://news.163.com/09/0720/01/5EKLS9C30001124J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