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墙,这个创意太有才!

(2007-04-18 18:22:39)
甘肃永靖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个别乡镇的贫困面达到70%以上。这个县部分公路两边,最近新竖起9处鲜亮整洁的高墙,当地政府称,这是美化农村环境的“文化墙”,而当地农民则称为“遮羞墙”,因为怕人看见公路两边的烂房子!(见418日新华网)
 
在公路两旁修建亮丽的“文化墙”,既能“美化”、“文化”,又能挡住路人视线,不让看到穷人惨不忍睹的破房子,一箭双雕。我只能说这个创意太有才,和云南富民县“油漆绿化”一样有才!“几个人碰了个头” (永靖县副县长语)就能想出如此“有才”的决策,高,实在是高!
 
民国奇才李宗吾在他的《厚黑学》中提到当时官场“办事二妙法”,一是“补锅法”,与自己利益有关时,就扩大事态,为上下其手创造条件;二是“锯箭法”,当政事与自己利益无关时,就把肉外面的箭杆锯掉,箭头留在里面,应付了事。毫无疑问,永靖县用“文化墙”遮挡视线的方式“脱贫”,就是典型的“锯箭法”。
 
贫困非所愿,谁也不想捱穷,但贫困总有理由,很多时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亦非易事,百姓也不敢过多责怪政府。但是,政府对待贫困态度却是十分关键,百姓也非常在乎——是群策群力,脚踏实地,与百姓同甘共苦,一起战胜贫困,共享发展成果;还是不管百姓死活,为了官员面子,不惜劳民伤财,打肿脸充胖?
“文化墙”本非坏事,如果衣食足而后知荣耻,搞搞文化事业,让百姓富而思进,是件好事。甚至于,在物质还不丰富的时候,挤点钱出来搞文化,也是一件“贫贱不能移”的雅事。
 
只是当“文化”概念被掏空,被官员当作政绩遮羞布,当作面子的掩体,就凸现事情的荒唐与无聊。烂房子不会因为“文化墙”的阻挡而变漂亮,百姓的生活更不会因为路过的人看不过而改观,相反,他们反而会因政府只顾面子不顾民生而对政府心生芥蒂与怨尤。可以说,这道“文化墙”就成了一道横亘在官员与百姓之间的“柏林墙”。
 
永靖县“文化墙”为世人提供了一个警示标本:如果官员心不和民一处想,利不为民所谋,不愿意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好工作,靠投机取巧,蒙骗百姓,只会闹出笑话,为公众所不耻。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7/0418/08/3CBMGMFP0001124J.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