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揭阳聚居着数百上千的职业卖血人,有男有女,堪称卖血部落。这些“血奴”们宁肯充当血霸和血头赚钱的工具,也不愿意从事正当职业,如同一台台卖血机器,一个月卖血多达十五六次,耗至身体浮肿或消瘦,只能靠服药产血。(见4月4日《信息时报》)
“血奴”,一个触目惊心的名字!他们没有职业、没有家庭、没有亲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只是一台高速运转的“造血机器”——吃下的是白花花的饭,产出的是红彤彤的血,换取的是养命的钱。说实在话,我同情他们,不管他们是属于好逸恶劳、生活困难还是逃避债务的,人没有到了难以克服的困境,谁也不会拿自己生命开玩笑。
“血奴”,让我联想起另一个词——“血祸”。“血奴们”朝不保夕,为了维持基本生活,一个月抽十几次血,靠服药来产血,自顾不暇,遑论血液质量?如果再加上相关操作的不规范,这种“垃圾血”完全有可能制造出惊世的“血祸”,既危害“血奴”的健康,也殃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因此,“血奴”是一堆暂时处于隐蔽状态的“定时炸弹”,说不定那天就会集中爆炸。
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他们也进行“机采”,即采集血小板后将隔离出来的血浆重新回输给卖血者。相信大家还记得,河南农民大量感染艾滋病事件经过卫生部门调查认定,正是不规范的单采血浆方式,导致艾滋病的大面积交叉感染!
不论这些“血奴”是怎样炼成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政府有关部门的失职是难辞其咎的。来来去去是那些“血头”和“血奴”,抬头不见低头见,血站不可能不知情;献血单位不用组织献血,用钱买回献血证,更不仅是知情者;如此大规模的地下“血浆经济”存活了这么多年,地方政府岂能不知道?知情不知情,都是失职,这是毋庸置疑的。
不管是血液的买方市场催生、血站为了利益放纵,还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失职助长了这种行为,现在还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窃以为,当务之急还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全力以赴,下大力气清查这种行为,切掉“血浆经济”的利益链条,杜绝这种现象再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血安全。如果视而不见,任由继续泛滥,后果将不堪设想,等到艾滋病蔓延开来,广东也成为“河南第二”,后悔恐怕就来不及了。
前一篇:为新快报约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