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声脉跳(《刘湘如精品散文》连载73(卷五梦痕集))
(2017-09-12 15:04:03)分类: 精品散文连载系列 |
第一声脉跳(《刘湘如精品散文》连载73(卷五梦痕集))
刘湘如
延绵了半个多月的秋雨,终于敛足消踪。秋阳显得分外的娇灿。这当儿,我们来到一个群山环拱的山城,这便是久已向往的桐柏县了。这里丛峰相接,林木清秀,水明如镜,气候宜人。从车上走下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舒展了腰肢,感到异常的轻松。道路净洁了,环境幽僻了,一望无际的迤逦的桐柏山,如一道天然的屏障,隔断了一路风尘,把我们引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了。
桐柏历史悠久,“禹贡”导淮称“淮渎”,历史上称其为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现在,当我们在这片“福地”上行走时,我们都为大自然神奇的力量震慑了:这里是泉水和石头的世界,每石每泉,都给人以遐想的翅膀,那样俊逸多姿,不可捉摸。特别是泉,涓涓成溪,纵横交织,叮咚作响,宛如纤指拨动了动听的琴弦。明澈的水底,常常露出莹润的岩卵,细流欢跳而过,激起细碎的水晶。且溪流的姿态各有不同,有的忽忽奔泻,冲撞一切阻力;有的轻舒曼卷,如频频舞动的蓝绸;有的则清躯软卧,如斜展的秀明的绢子……而我们脚下的路,是石,石与石毗连,犬牙交衔,跨过了每一条小溪的肩上,如飞悬在空中的惊险的栈道,人走在上面,看四周水光迷离,听四面八方溪水的交响乐,真好似走入了蓬莱仙境了……
旅伴们雀跃着,吹呼着,站在相距不远的地方传呼:“喂……看啦……我们在淮河身上跳来跳去呀……”
哦,淮河源头的细流!多么美妙而神奇的景象……
在翠岚环抱的固庙村,我们寻见了一具古碑,上镌“淮源”二字,字大如斗,笔力苍劲挺拔。旅伴们纷纷围上来摄影留念。距此碑不远,有一方枯井,这就是民间传说的“禹王锁蛟处”了。相传当年大禹治水来到淮河源头,发现淮水之灾是由水妖无支祁兴起的。此妖身若蛟龙,头似猿猴,变幻无穷。禹王遂派出他的外甥庚辰将妖捉住,锁入井中,并指着拴锁的石柱对无支祁说:“你要自由,只待石柱开花……”一年年过去了,淮河果然不再泛滥,直到清朝末年,有两名朝廷解差押犯官从此经过,将花翎帽子挂在石柱上乘凉,无支祁误以为石柱开花,遂挣脱锁链,霹雳腾空而去……从此,淮河两岸人民又陷入了水灾之中了……
这传说未免太多神话的色彩,但它正像当地的淮渎庙、禹庙等历史遗址一样,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心中的治水英雄的尊崇。
当然,最使我们关心的仍是淮源。它的第一缕细流究竟起于何处?这是连清代留学生沈秉璜也希望弄清的问题。据《桐柏县志》所载:“淮,始于大复……”大复,即桐柏山之主峰太白顶。那儿“有池方七尺许……有泉三处,涌出于池边,伏流地中,经六七里成河。”我们据此寻源攀山,拾阶而上。道路始则曲折如飘带,时起时落,牵引我们走向幽深境界。继而是悬崖丛立,古树参天。溪流如细线从上扯下,断断续续,若有若无,失去了山下那种欢跳的气势了……这样爬了一山又一山,气喘不息,终于绕过“十八扭”,到达“一线天”了。只见两边危岭对峙,一条布满卵石的峡谷蜿蜒而上,太白顶于云雾缭绕之间,隐约可见。“万顷白云蒸绿壁,一声黄鹤唳青霄。”这是宋人白玉蟾游此山留下的诗句。此时此刻,这诗中意境更显出形神毕肖的效果了。
在太白顶附近,我们果然发现七尺见方的淮井。水很浅,但清澈见底,也有泉眼三处,源流细微难辨,汩汩而出,溢于井边石隙中,作一番廻旋和抨击,挤出一点点畅通的位置,便悠然向前流去。流流停停,又渗入地下。再从地底漫出,匆匆行走数百米,于那青苔笼盖的峭壁间,又浸出来。一点点,一滴滴,一线线,清亮如晨曦,叮咚作响。如此再三往复,终于汇成了浅浅的细流,漫漫地顺石涧岩缝里流下去……流下去……无数的细流聚成小溪,阻了,绕溪避径,累了,稍事休息,再坚韧地向前流去,流去……穿岩层,行峡底,过涧地,走谷口,终而汇成了快乐的小河……小河奔突着,一路呼叫着,奔向了莽莽咆哮的大河漕了……
啊,淮河,第一根遒劲的动脉就这样跳动起来了!
看见这些奇特的景象,我们不觉产生了许多许多联想:是啊,世界上,任何微弱的生命,哪怕是地底下的潜流,受重压,受牵制,受阻挠,受排挤,只要不息地集聚,流淌,便终归能形成势不可挡的力量,奔向千里长河,浩瀚大海……
啊,淮河上游的清流!你后来终于由于经历之繁多,境况之变化,于汹涌的气势之中,出现了浊浪翻卷,泥沙俱下……我们当怎么样从这流水的哲学中得到启迪,永葆生命的纯洁和贞操呢?
面对这涓涓滴滴的细流,我不禁想起我们民族历史的渊源了。它的源头,本是那么清癯,那么明净,那么不可亵渎呀!我终于在归来之后,感慨系之,在旅程日记上记下这样的诗句——
哦,淮河之源,
第一根生命的脉搏。
一点、一丝、一缕,
皆是历史本来的色泽……
太白顶上童话般的见闻,
凝聚着我们民族源头的
情操、智慧和美德……
人类是绵长的河流,
历史的容颜演变着——
你的清爽,你的丰腴,
你的粗莽,你的砂碛,
哦,愿源流长青,愿生命之树常绿……
载《解放日报》“朝花”副刊1989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