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息小憩(《刘湘如精品散文》连载67(卷五梦痕集))

(2017-09-12 12:03:00)
分类: 精品散文连载系列

古息小憩(《刘湘如精品散文》连载67(卷五梦痕集))

                          刘湘如

 

 

 

一个傍晚,秋雨潇潇,我们在一座小城小憩。街上连着黄土公路,一边是山,一边是河,山是濮公山,烟瘴雾蒙,忽隐忽现;河是从桐柏山流过来的淮河,它穿过了信阳北部的丘陵山地,几经奔突,左右盘绕,在这儿便如挣脱了锁链的游龙,无羁无绊,奔泻自如了。

这座小城,便是著名的古息国邑地。这淮河上升腾的雾霭,弥散的烟景,便是名贯古今的奇景——“古息寒烟”。

虽然天公不作美,雨丝不断,在淮河北岸的青龙寺,我们居然还亲睹了破败的城墙痕迹,这也就是古息国都城的遗址了。旅伴中有熟知历史的,向我们讲述起这是周文王第十四子的封邑,据云息国产生于商代晚期,历史也并不长,早在公元前680年就被楚国灭掉了。倒是息夫人这位传奇式的人物,一下子使我们这些游人议论纷纷起来。《春秋左传》记载说:她被楚文王抢去后,生了两个小孩,就是后来的楚王堵敖和楚成王恽,但怀念故国之情使她“三年不语”,“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勿能死,其又奚言?”她的这些铿锵作响的誓言,至今还在人民中间流传……此时此情,面对容颜沧桑的豫南河山,我忽然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诗句了。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这诗便是咏叹息夫人的,它至今还镌刻在汉阳城外桃花夫人(即息夫人)庙的墙壁上,虽然相距甚远,我们却能从这首哀惋的诗中,窥见到一代烈女的桃花般的面容,落絮般的命运了……

星移斗转,当年这片息国的土地,如今只剩几缕渺渺的“寒烟”。今日的市井虽旧,毕竟与昔日的国都面目全非了。街道上,有店铺相邻,多是临街迎面,且店门多用旧式木板,墙面露出黯淡的青砖,间有古式带褶凹的小瓦,在屋脊上铺出呈龙现凤的图型,这般风貌,又很有点象南方的一些古城。于是我在心里默想:中国的城镇建筑,不管南方北方,大抵都有较多的雷同,这是不是也属于我们民族的一脉相承呢?

因为奔波了一天,不少人都饥肠漉漉了。于是争着去寻餐馆。这街面本不宽广,主街实在只有一条,站在街心,两头望望,似乎就能一览全城的轮廓,向哪儿能寻见饭店呢?因为没挂招牌,只得顺街蹓走,挨门去找。走在最前面的C君忽然高兴地喊了起来:“有饭店了”!于是一齐拥上前去,只见敞开的门面,满墙油渍渍的,临街心的锅台上正冒着烹煮的热气,这就是饭店的“招牌”了。一男一女,正满头大汗地忙着,显见是近年新出现的“夫妻店”了。几张桌前,早已围满了人,或蹲、或坐、或站,姿态不一,但一律都吃着刀切羊肉面。那羊肉粉嫩嫩的,异香扑鼻,裹着几根青葱,飘在黑色的麻辣酱油上,盛在如盆的大碗里,一屋人呼噜呼噜的吸着面条。我们几人中,有嗜好羊肉面的,一见此情景,早已垂涎欲滴了。于是每人买了一大碗,一入口,麻、辣、膻、腥俱全,与南方的甜食显然是大不相同的。我终于觉得,我们偌大的国土上,习俗各别,并非一切都是“一脉相承”的。

雨丝已渐渐收住了脚。我们回到车上,各人叙述这次小憩的感受。相互交流后,才感到自己在这片刻之中,对这座小城了解得太片面了。单就饭店来说,不仅多,而且食品种类也多样,只是我们几人未碰上罢了。

但我们终究是高兴的。我们从车上再次看到淮河时,发现她的姿态更加悠娴。西天泛起了一片红光,这是晚晴的征兆。在那暗红的地平线上,又出现了山。山,慢慢地聚拢,又慢慢地散去,最后宛如呈现了连绵的屋脊,在它的脚下,淮河正慢慢悠悠地迈着她的坚实的步子,时起时落,夹着茫茫的雾层,沉沉地引我们向她的源头走去。我们虽然听不见她的哗哗的声响,却能从微微的秋风中,感受到她的律清韵远的歌喉。

哦,“淮光酿山色,先作归意浓。”低吟苏轼的诗句,我们深深地感到:淮河的源头已经不远了……

 

 《河南日报》文艺副刊原载

中国《记者文学》1987年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