淠史杭春梦(《刘湘如精品散文》连载63(卷五梦痕集))
(2017-08-30 21:56:15)分类: 精品散文连载系列 |
淠史杭春梦(《刘湘如精品散文》连载63(卷五梦痕集))
我寻找淠史杭,来到充满传奇色彩的大别山的土地。
我是随春天一道来的。一路上我看见春天的美丽的衣裙,还有玫瑰色的曙光中轻流的涧水。草木吐着青芽,嫩叶,向我含笑致意。映山红在山坡上、山谷间、田陌上,到处烂熳地开放着,象是引诱我去寻找这片土地上的谜。含着湿气的微风,从那延绵不断的群山间拂过来,仿佛捎给我一个急于寻找的信息,告诉我这片土地上的那些逝去和现存着的不可思议的信息和创造。
当汽车徐徐驶过一座座山坡,我的眼睛忽然一亮:我看见一幅宽大的绸缎,静静地铺在一个起伏的胸脯上,大片大片的灌区突然呈现于我的脚下,斜躺在大别山余脉丘陵中的无垠的春水,宛如从天空中落下的硕大无比的明镜,映照着蓝天白云,叠印着一个安详而古老的梦境。
春天的淠史杭,把大别山的春天拥抱在怀里……
我行走在灌区的大坝上,耳听拍击的水声,仿佛置身于大海之滨;一队队运输船在水面上疾驶,如同远飞的燕群;抽水机把白色水注卷动起来,泼向绿色的原野。谁也弄不清这里汇集了多少水流多少干渠?谁也弄不清这里哺育了多少鲜活的生命?那一片片清澈的水泊,那一条条蓝色的动脉,时而汪洋浩瀚,时而源远流长。我看见在这片水域的滋润下,绿色的生命在欢歌跳荡,成排的树木连成了翡翠的长廊,田原上飞来了秧鸟,柳荫里鸣啭着黄鹂,碧池中游动着鱼群,而巍然远伸的长堤上,一排排高压线则象扯起了巨大的五线谱,和启航的鸣笛一起合奏起水乡动听的乐章。
淠史杭广阔的胸怀中,孕育着多少新的生命,新的希望……
面对着星罗棋布的水网,一位参加过治淮工作的水利专家感慨地回忆说,当年治理淮河的工程一开始,这里的人民就投入了夜以继日的战斗,从1952年到1958年的6年时间里,大别山人民先后建成了佛子岭、响洪甸、磨子潭、梅山、龙河口等五座大型水库,拦蓄了淠河、史河、杭埠河3条主要自然河流的来水,总蓄水量达60亿立方米,从此锁住了水患,杜绝了雨季咆哮的山洪。
在我们目力能够达到的地方,高高矗立着灰褐色的连拱拦洪大坝,望去犹如游动的长龙,苍苍树木在它的双肩披散开来,宛如巨龙身着的绿袍。水库在艳阳下灿灿闪烁,粼粼的清波荡漾在浮升的烟岚中,逶迤浪漫地弥散于远方……这一切正是佛子岭的光彩!据说,那壮观的连拱大坝,曾因经受过地震与洪水的袭击而威震世界。当50年代初期皖西发生大地震时,佛子岭大坝“没有一点破坏的痕迹”;1954年皖北地区连降暴雨,淮水猛涨,沿岸临河村镇都被淹没,佛子岭首次拦蓄汹涌的洪水,显示了令外国专家叹服的“神威”……
我们登上长达500多米的佛子岭大坝,脚踩着19万立方米混凝土铸成的钢铁般结构,俯视那21个半圆形的坝拱,我们感到了一种力量的博大与雄浑。面对那平静的水涯,那组合严密的水利水电基地,我们仿佛见到皖北大地乃至华东大地上如丝的电网,从这儿汲取神奇的能量与光明。当年那干裂的土丘没有了,那丛生的荆棘消失了,那幽寂的古道沉埋了,那荒山的黑窟不见了,那昼伏夜出的豹子遁迹了。代之而起的。是飘香的水草,红鲤与银鲢畅玩的乐园。当日影西斜时,水面上飞来了一群伶鸟,带着喇叭似的一声长鸣,从我们的视线中飞过,使我们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唐代诗人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虽然眼下不是秋声,正值春色,我们却从美丽的水光山色中,看到了比秋天更加沉实比春天还要明媚的如诗如画的情境。
在水库的一间办公室里,水利专家向我们谈起综合利用的淠史杭工程,那是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航运、养殖业等“四位一体”的大型工程,它给灌区人民带来了生活的福音。经过20多年的不断修建,灌区的骨干工程已全部完成。如今淠河上的横排头,史河上的红石嘴,杭埠河上的龙河口等拦水坝和进水闸均已建成,这些工程既是淠河、史河两条总干渠和沟通江淮水系杭淠和舒庐干渠的渠首,又是引水上山岗的重要枢纽。今日灌区已拥有淠河、史河总干渠两条,长145公里;淠西、淠东、滁河、瓦东等干渠13条,长979公里,分干渠和支渠358条,长3900公里;分支渠和农渠8千余条,长4.2万公里;总干渠、干渠上超过10米的深切岭有96处;高填方有48处;大小渠道,纵横交织,铺开一张大网,遍布于江淮分水岭上。灌区还拥有大小渠系各类建筑物2万多座,其中分干渠以上的进水闸、溢流闸、节制闸、泄水闸、倒虹吸等大中型建筑物4千多座。还有大型渡槽10多座,其中规模最大的将军山渡槽,全长900多米,横跨六安、舒城两县,沟通江淮水系,可通行20吨船只。其它还有中型水库23座,小型水库1100多座,机电站432座。如果把这些工程的土石方累计一下,那精确的数字是530,000,000平方米。如果用这些土石方来筑起1条1米高1米宽的长堤,那么这长堤将绕行地球整整15周……
且不用去计算这些惊人的数字吧,令人仰慕注目的事实是:淠史杭水利枢纽,把千古洪荒的江淮丘陵,变成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水乡。
当我们随着四方的人流来到淠史杭时,当我们目睹荒凉土地上的神话般的巨变时,当我们随着国际友人惊奇的目光沉思默想时,我们甚至吟诵起郭沫若题给淠史杭灌区的诗——
排沙析水分清浊,
喜见源头造海洋。
河道提高三十米,
山岗增产万斤粮。
倒虹吸下渠交织,
切道崖头电发光。
汽艇航行风浩荡,
人民力量不寻常。
郭沫若的诗虽不敢恭维,但是奇迹还是奇迹。据说30多年前,当这片土地上开始兴建第一个大型水库时,一位外国专家面对数万民工抛洒汗水的艰苦的劳动场面,曾经打着比方说:“这是中国人在春天里作着的一个美梦!”如今,美梦变成现实了,淠史杭,你该如何去回忆那梦中的一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