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礼记》读解(七)——男女不相授受

(2014-09-03 15:30:44)

31.离坐离立,毋往参焉。离立者,不出中间。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衣架),不同巾栉,不亲授。嫂叔不通问,诸母不漱裳。

 

这一小节讲男女之间交往的礼节。古礼重视男女大防,男女不杂坐,不同用一个衣架,不同用手巾梳子篦子,不亲自直接授予,今天如果有人这样要求你,你肯定视之为异类。回头再说嫂子小叔不沟通问候这点,也是古礼中注重男女大防的关键,今天完全可以扬弃之。但要明白这些礼节出于男女大防的出发点是好的,我们今天男女之间完全不讲礼节仪轨导致很多社会问题,一部分原因就是放弃遵守基本的仪轨。最后再来说开始这句话:有人并坐或并立的,不要穿进去。并立的,不从中间穿过,这个是需要遵守的。

 

32.外言不入于梱,内言不出于梱。

梱是门槛。外言与内言究竟是什么?这是理解这句话的关键。有的注家认为,外言是男人在外的职事,即工作,在古代男主外、女主内,这也似乎说得过去。內言嘛,自然是家里的家务和家长里短的事情,内外言的界限是一道门槛,非是古人重视家庭,而是从男女大防、男女授受不亲的角度来设置的礼节和仪轨。今天我们讲男女平等,男女一样在外面要工作,要面临职场的压力,所以,外言不入于梱这点做不到,也不必遵守,夫妻之间在家里聊一点职场上的事,彼此排解一点压力、分担一点事务,有助于家庭的和睦稳定,不必从礼节上来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家庭不是一切问题的消化场所,一些外面的是是非非以及绯闻丑闻,还是不要在家里讲的好,反过来,家里的很多事情、比如夫妻之间的矛盾,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分歧等等,也不要到外面去随便讲。这是我们今天理解“外言不入于梱,內言不出于梱”要坚持的底线和原则。

 

 

 

33.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返),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

女子订婚许配给人家后,就要佩戴五彩缨带,没有特别重大的事情和变故,不要进入她的闺门,这一点,今天仍需要遵守。姑母、姐姐、妹妹、女儿,已经出嫁后返回娘家,兄弟不能和她们同席而坐,也不能和她们共享器皿吃饭,这一点,今天不必遵守。

 

http://mmbiz.qpic.cn/mmbiz/quIyXORoM3rn6ENtZztZVBIg7bjKbWJiaVQ9pgS12oafcMplia6iaicWzbcUp39kibZnHoglNKSwerTJKyoVKvLNFbw/0

(闺门不入,这也是古代男女大防的一个重点。)

 

34.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故日月以告君,斋戎以告鬼神,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以厚其别也。

 

男女之间如果没有媒人往来提亲,就不要知道对方的名字,女方如果还没有接受男方的聘礼,男女双方就不要交往,不亲密。因此,要将婚期向长辈禀告,斋戒后禀告祖先,操办酒席招待乡邻、同事和朋友,这是为了强调男女之别。

 

http://mmbiz.qpic.cn/mmbiz/quIyXORoM3rn6ENtZztZVBIg7bjKbWJiaDYicqjj3cLspogUBYvqTsv0QpHv6nJ7micoJCLLu2S87jkCv12LDVtfg/0

 

(媒人是古代男女认识并婚嫁的唯一渠道。)

 

35.取妻不取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寡妇之子,非有见焉,弗与为友。

 

娶妻不娶同姓,在今天的婚姻关系中已被局部打破,完全可以不必遵守,买妾也不再出现,所以也不必需要占卜。至于不和寡妇的儿子交朋友,这个就有点歧视的嫌疑了。这里,古礼设定了一个前提,就是表现出众,什么样的表现出众,才能交往呢,这点,殊不好理解,所以,姑妄听之可也。

 

36.贺娶妻者曰:某子使某,闻子有客,使某羞。贫者不以货财为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

 

羞通馐,表示进献酒食。祝贺别人娶妻要说:某君派我前来,听说你招待客人,所以派我来进献酒食,表示祝贺,这是套话,今天我们参加婚宴的套话不是这样的,各地有各地的套话,这里按下不表。

后面这一句,是《礼记·曲礼》中最后人性的地方,也是穿越时空、照透今时今世的醒世之言。它是这样说的:对于经济困难者,不能要求他们用钱财作为贺礼;对于年老体衰者,不能要求他们耗费体力来表达礼意。多么有人性的礼节啊。我们今天的婚宴,为什么做不到?皆是流风不正所致,一叹。

 

37.名子者不以国,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男女异长。男子二十,冠而字。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女子许嫁,笄而字。

 

前面四个“不以”,讲的是取名的避讳。这个避讳起于周朝,有明文规定。给儿子取名,不能用本国国名、不能用日月之名,不能用身上的暗疾病为名,不能用山川之名。后来《左传》又加上了“不以畜牲,不以器帛”这两条,遂成取名“六避”。到了唐宋以致明清,同音或近音的字也要避讳。今天取名,大家爱咋咋的,但不以畜牲、不以器帛还是要回避的。

家中男女各自按性别排行。(现在排到老二已经不错了)男子到了二十岁,就要举行加冠礼,为他取字。在父亲面前,儿子要自称名,在国君(这里该为长辈)面前,要自称名。女子许嫁后,就要綄发加笄并为她取字。

 

http://mmbiz.qpic.cn/mmbiz/quIyXORoM3rn6ENtZztZVBIg7bjKbWJiaxvFibYNw5qwTvBECibuAOfQo9haQlvdq4S51mc3RS7Ox9wEQ10icDk4KQ/0

 

 

(古代的加冠礼。)

 

本节关键词:贫者不以货财为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