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才韩寒”不是丑闻而是悬案

(2014-08-21 09:34:55)
标签:

热点

评论

韩寒

肖鹰

文学

分类: 世事闲说

先来回顾历史上两个有趣的文坛悬案。

一个是关于孔夫子是否诛杀少正卯的问题。少正卯是鲁国大夫,和孔子都开办私学,招收学生。少正卯的课堂多次把孔子的学生吸引过去听讲,少正卯也因此成为鲁国的“闻人”,风头盖过孔子。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任鲁国大司寇,上任后七天就把少正卯杀了,并暴尸三天。面对弟子和鲁国人的诘问,孔子给出的诛杀少正卯的理由是:少正卯“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五种恶劣品性,人的品性只要有这“五恶”中的一种,就不能不施加“君子之诛”。少正卯身兼“五恶”,有惑众造反的能力,和历史上被杀的华士等人“异世同心”,因此不可不杀。

孔子究竟杀没有杀少正卯?两年多年来迷雾重重,无法消散。认为“杀了”和认为“没有杀”的观点,形成了两个考证阵营,彼此拉锯,谁也说服不了谁。因为时代久远,证据缺失,遂成文坛悬案。这个悬案之所以历经2000多年而不灭,其核心在于这涉及对孔子道德文章的重新评价。

另一个悬案是关于张飞和关羽的。史传关、张能画。近人但铸在他的《书画鑑》中记了一段故实:贵人家藏画一幅,张飞画美人,关羽补竹。张飞在画边题字,内容为:大哥在军中郁郁不乐,二哥与余作此,为之解闷。今天存世的《八濛摩岩》二十二字、《铁刀铭》三字及《刁斗铭》,据传都是张飞所作。现在这幅“美人依竹图”已经不传,不知但先生是否亲见。但《八濛摩岩》、《铁刀铭》三字及《刁斗铭》倒是在的,只是是否张飞https://mmbiz.qlogo.cn/mmbiz/quIyXORoM3pXicsa6NDy265Xb2ibXL3z6NasDjDSU7lwo858WVOz3oCcHoQ4hdZCgFQUUN1MjfjvDzUib1BhDiaJbA/0

(张飞画美人,关羽画竹,后世有人考证杜甫《佳人》“日暮倚修竹”之句,是看过这幅画之后的有感而发。)

所书,于此又成一个文坛悬案。

那么,张飞、关于是否善书画?认同关张善书画和认为关张只是武将的都大有人在。历史学家邓拓在他的杂文集《燕山夜话》中,专写了一篇《由张飞的书法谈起》,其中一段,可以看出邓老先生的观点:“光凭一条记载似乎证据也太薄弱了,不能确切证明张飞的画究竟如何……无论对于张飞的书或画,我们都没有理由随便就下肯定或否定的短语,我们既不能说他写不好画不好;也不能武断地说他就是书法家或画家。”他还举例说,岳飞“还我山河”和“前后出师表”已经证明并非岳飞的真迹。“我希望有朝一日再发现古代的拓本或图籍,其中也许很幸运地载有张飞的书画,那就谢天谢地,大家可以皆大欢喜”。https://mmbiz.qlogo.cn/mmbiz/quIyXORoM3pXicsa6NDy265Xb2ibXL3z6Nmv278LMebomIXJ342F3rCzdDwwBdRQgAPBTPvT0FaZ1XPMXNGJmhaQ/0

(传为张飞手书的《勒马铭》)

两个历史上有名的文坛悬案讲完,相信诸君能明白我的用意了。近日肖鹰教授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倒韩”评论,主要观点如题“‘天才韩寒’是中国文坛丑闻”,引发了中国文坛乃至社会各阶层的论争,倒韩与挺韩自成阵营,彼此互不相让,大有上世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刮风运阵之势。目前来看,这次倒与挺的论争,似有愈演愈烈的趋向。https://mmbiz.qlogo.cn/mmbiz/quIyXORoM3pXicsa6NDy265Xb2ibXL3z6N0RTSyq8h0wcGUtibsGDgiaNpEf2o2SUtQWFA1BrrFTrREvucUiaibFwpQQ/0

(邓拓先生说:前后出师表以及“还我河山”已经证明非岳飞所书)

客观评论肖鹰教授的立论和主要观点,确有诸多不严谨之处,核心就在于他已认定“天才韩寒”是文坛丑闻。针对这种主观辨伪方法,钱锺书先生讥为“方士望气”,不是“学士之奸”,就是“通人之蔽”(参详《管锥编》册三1097页“文词风格与辨伪”条)。用上引邓拓先生分析张飞书法真伪的观点,肖鹰教授缺乏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客观中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更像得人授意,匆匆持枪上阵、主动邀战。而事主韩氏本人继续保持一贯的低调,这和他在时评杂文中的犀利凌厉、咄咄逼人判若云泥。一个主动邀打、一个闭门不应,当事双方的卡壳,某种程度上更助推了倒与挺的论争。

韩氏著作,除少量时评杂文外,我概未过目,不敢置评,至于《后会无期》,实不敢以身涉险,所以褒或贬更无从谈起。但我相信并推崇“存在即是合理”这句话,韩氏的文字与电影,有其特定的拥泵群体,爱则爱之,不爱则离之,这其实类同于情感定律,丝毫勉强不来。爱掏钱去电影院享受或受辱,都是个人自由。因此,肖鹰教授先入为主地批人,显然已跳出了论争的本质。

在我看来,“天才韩寒”不是中国文坛的丑闻,而只是在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其作是代作前的一个文坛悬案,如此而已。

孔子杀没杀少正卯?比及“天才韩寒”,这个悬案有价值得多吧,但这丝毫不影响孔子在中国文坛(准确说是中国文化)中的影响和地位。张飞是不是会书法?这个悬案拖得也很长了,但这也丝毫不影响张飞是一员猛将的事实。风物长宜放眼量,对人,对有争议的名人,邓拓先生的唯物史观,可以继续移到“天才韩寒”这个新的文坛悬案中来。因此,我们既不能说韩寒是有人代笔,也不能武断地说韩寒就是天才作家。“希望有朝一日有确切证据能证明是否代笔,那就谢天谢地,大家可以皆大欢喜”。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即使“天才韩寒”成为永远解不开的悬案,我们也需要静待那万分之一可能出现的证据,而不能草率定评。自然,反过来,挺韩派也不能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说肖鹰教授是受人指使或者沽名钓誉。

这是一个史家的襟怀,也是一个时代应有的襟怀。

但是,肖鹰们基于质疑的“倒韩”是否就一无意义?不然。假设我们还处在皇帝炫耀新装的集体意识环境中,假如社会缺乏容忍“勇敢直言的小孩”的舆论气场,假如所谓的拥泵骄横自大容不得一点对偶像的质疑,那么,悬案就有可能演化成丑闻,当越来越多的丑闻汇聚成意识的主流,被淹没和吞噬的,岂止是我们正在复苏的良善和真诚,而是一个民族视为根基的文化传统。

http://s7/mw690/001l6VlUgy6LpyFyjYie6&690

所以,肖鹰们的价值,在于避免“天才韩寒”成为又一个文坛悬案,并进而成为他所评论的“丑闻”。我们这一代人能弄明白的,绝不能交给下一代甚至一代又一代,起码,在我们还便于就近寻找证据,或者,关键证人还活着的时候。去伪存真,这不仅是基于平息两个群体的论争,更基于我们保护传统中最宝贵的真诚和良善,尤其是在事主抱定沉默宗旨的情况下。从张飞善书这个历史悬案中,我们其实也读出了邓拓先生作为史家的无奈,我们仅希望,面对这样的悬案,我们尽量少一点无奈或者无力感。

我尊重并支持一切较真的人和行为,尤其在这个思想随波逐流、观点泛滥成灾、声音此起彼伏、舆论莫衷一是的时代,有条件、有能力让我们看透一个人、看清一个谜团、看准一个时代,避免我们在蒙昧中瞎倒或者瞎挺、瞎爱或者瞎恨、瞎反对或者瞎跟随,这,或许就是肖鹰们存在和出现的意义。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蜀山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