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16快过去时——关于阅读
(2016-12-21 08:59:06)
12月21日,读书记录上刚好是190本书。《赘婿》已经读了3天,因为它的缘故,最后十本书是完成不了了,因为我想先把它读完。那么,今年的阅读记录就是190本吧。
阅读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200本的目标略略让我这一年过得有点压抑,因为下半年比较忙碌的关系,每天完成必须的阅读量不再是享受,变成了一种压力。
但我并不后悔这个决定,压力带来的动力非常可观。没有这个目标,我大约还和前些年一样,拿几本轻松的书随便打发打发时间吧。感谢2015年末看到的那个知乎问题,那个答主说一年200本的阅读量是可行的,这个“可行”促使我尝试了这件事,并让我的2016变得有点不同了。
数量对于阅读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数字对于计划以及如何完成这个计划却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因为要完成“200”这个数字,我必须制定出合理的月读计划、周读计划,最后落实到每一天当中就成了一天必须有多少时间是专门用于阅读的。有了这样的时间安排,就不会因为各种原因懈怠拖延。
因为数字比较大,而且每天有闲的时间有限,所以每到月末,我必须要定好下个月的阅读书目,因为有很多书是去图书馆借阅的,能否借到无法保证,因为计划中的书目数量会超过实际阅读数1/3左右。8月以后开始读电子书,借不到的问题倒是解决了,但是阅读的计划性却被打乱了。
因为是先定书目再开始阅读,所以在制定书目时已经将书的类型和本书进行了搭配,例如一个月中会有两三本本比较难啃的专业书或其他类型不太熟悉的书,有几本相对容易阅读的书,还有少量的散文或小说来让自己放松些。搭配着阅读,一个月就不会过于枯燥。但开始读电子书后,所选的书往往来自他人的书架,看到感兴趣的就加到自己的书架里来备读,结果类型常常重合,有时一下子看好几本相似类型的书,也挺枯燥的。
关于如何选书这个问题。最初我是用当当加上知乎加上豆瓣这个搭配,在当当上可以用各种关键词搜书,有阵子我就搜“广西师范大学”(这家出版社也算是一种品质保证了),也会从他们的各种推荐中找书,往往一本书会带出不少同类型的书。知乎上也能搜到不少好书的推荐。然后用豆瓣的评分去筛选是否值得阅读,基本上8.5分以上的都是不错的书。这一年也看了一些原本不太会去看的书,觉得自己会看不懂,这时候可以看看豆瓣的短评,这些评论大约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书发表评论;一种是引用原文,加上些许模棱两可的评论;一种是明明白白得说没看懂,没看下去。如果我看得懂第一种评论的内容,我会去读这本书,但从第三种评论来说,至少可以明白一点,这书不太好看。
最后得说说我在读的这本《赘婿》,网络小说,起点连载,我没有听说过,以我一贯的偏见,我基本是不会去碰的。但我想以后我不会再那么偏执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