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远的浙师大

(2013-11-30 21:21:03)
标签:

校园

分类: 永恒的九月
 学生的一句话让我最终做了这个决定,带着小鱼儿,重走我的师大路。对于我们来说,这里有着太多的回忆,我们可以对小鱼儿说:这,是爸爸妈妈的学校,这,是爸爸妈妈一起走过的地方。

    和以往不同,这次我们俩带着小鱼儿,一步步沿着我曾经常走的路,我们恋爱时常走的路,细细地走了一遍,又驾着车把新校区领略了一遍,逛了逛新的人文大楼,参观了师大的科技馆。新校区俨然是个大公园,几个偌大的草坪上除了师大的学子们,还有不少像我们这样的游人,曾经的“牛经”大学,如今成了大学公园,不管怎么变,师大对于金华来说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们主要走的是老校区,连小可都说,老区比新区多了些说不出的味道。然而,老区尤其是烛光湖、图书馆、西操场一带,萧条地令人伤感。

我的师大,永远的师大    这是位于桃源公寓后的小山坡上的一座建筑,小鱼儿在门外张望时,有个研究生出来请我们去参观,他介绍说这个建筑建于1954年,上个月开始刚被用作美术专业研究院,里面虽然朴素地近乎简陋,但却也被他们用一些瓦罐芦苇点缀地颇有一番风味。

我的师大,永远的师大    桃源公寓自我们离开后就已大变样了,原先的八人寝室改成了四人寝室,还安装了空调。现在的师妹们不再需要像我们那样大热天时不得不把脚浸在冷水盆里来降温了。不过最大的变化也许是管理上也多了些人情味吧。

我的师大,永远的师大    古老的红楼,经过修缮却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当年入学时寝室夜谈的鬼故事大多与它相关。如今,它是儿童文学研究所。

我的师大,永远的师大    同样经过修缮后的老文科楼已经与过去大不一样了,不过从背后看去依然十分美。那两排杉树更加高挑,现在正是落叶的时节,因为少有人走,这里以及边上的林子里,积满了杉树金色的落叶,细细密密,温情脉脉。
  我的师大,永远的师大     从正面看,老文科楼中间的正厅有些格格不入。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从正面看它总是联想不到它是5幢。我喜欢冬天时站在16幢看它,掩映在枝细如烟的杉树林后的老文科楼,总让人想起八十年代后的爱情。

我的师大,永远的师大

我的师大,永远的师大     田家炳书院,记得大三大四时的专业课大多是在这里上的,总觉得它是我们人文学院的,但如今,它属于初阳学院、文传学院,教室也都装上了空调。我记得装上空调的前一年夏天格外地人,教室里摆上了冰块,我们脸上淌着汗,努力在试卷上写字。写了些什么我都不记得了,单记得冰块原来融化地并不快。

我的师大,永远的师大     多少个日子是在这里消耗的,不过基本都是看闲书。今天路过,外面停的车依然不少,突然发现非洲研究所也在这里。

我的师大,永远的师大    曾经,我总喜欢站在图书馆这一边的窗旁看烛光湖,今天我站在烛光湖看它,无论站在哪儿,它们都是宁静。

我的师大,永远的师大    我与小可都记得这里。嗯,躲过雨。

我的师大,永远的师大    干涸裸露的河床。烛光湖,是不是被人遗忘了。

我的师大,永远的师大    这是田家炳书院后的那幢房子,似乎原先是宿舍楼。我对于家的憧憬就是对着它们产生的。如今,人去楼空,而藤蔓,却越发地茂盛了。

我的师大,永远的师大    师大曾经的大门,去骆家塘的必经路口。如今,只剩了一径荒草。

我的师大,永远的师大    凋零的还有我来往四年的收发室,如今的人们,忙着收大大小小的包裹,谁还耐烦把时间写成一行行信笺呢。

我的师大,永远的师大      方文一教授,是我最喜爱的教授之一。下了课,他就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抄了歌词,教我们唱那些苏联的老歌。看到这张照片和括号里的数字,我难受了很久。

我的师大,永远的师大     师大竟然也有一个科技馆,门外停满了车。我们远远地停好车,带小鱼儿专程又折回来,参观这座科技馆。管内展品非常丰富,小鱼儿在前两个馆里玩地开心极了。


我的师大,永远的师大      这里,是学初级剑术的地方。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

我的师大,永远的师大

我的师大,永远的师大
      在师大中,无论是老校区还是新校区,都有非常多的银杏树,再加上法国梧桐、杉树等等,这个季节,学校里的颜色美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