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仨的青岛漫旅行

(2013-11-21 18:41:58)
标签:

青岛

漫行

德式建筑

旅游

分类: 别处的相遇

我们仨的青岛漫旅行

8月初的青岛之行,到现在才把游记整出来,还是因为要做小鱼成长的缘故。今年,不是一般的懒。

总费用大约是8000左右,青岛八月的旅店简直像抢钱一样。此外,我们的行程没有什么可参考性,七天走了别人两天的路,但我们喜欢这样慢悠悠的感觉。

接下来,开始我冗长的游记吧。我们仨的青岛漫旅行

 

什么是漫,在我看来大概就是没有什么计划、没有什么目的、没有什么挂牵吧。不过我们的旅行在漫之外,还有慢,我们可以用三四天时间去走别人一天走的地方,因为小鱼儿在,他走地慢慢地,而我们,也希望能陪他慢慢地看,慢慢地长大。
    我们的青岛之行,就这样散散漫漫又慢慢吞吞地开始了。
    唯一在计划内的大约就是机票和住宿。意外地发现从宁波出发去青岛竟然最便宜,之前无论去哪儿我们都是从上海出发的。再意外地发现,青岛定住宿竟然比去年过年定三亚的还困难,暑期真的是青岛旅游的旺季,团购中看中的一家店联系不上,我很希望找个带厨房的住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青岛落了地,小可问我接下来准备去哪儿。我说,先买张地图吧。就这样,我们带着一张地图,打开手机里的百度地图和大众点评网,我们开始了青岛七日游。
    青岛人热情,所有去过的城市里,青岛人最热情,而且是一种让你不用设防的热情。
    我们在栈桥迷了路,不知道去哪儿找我们的住处。我们拿着地图讨论,边上一位大爷听到了我们说的路名,就凑过来热情地帮我们指点方向。说完了还不放心,又叮嘱了一遍方向。
    接下来的旅行中,我们不止一次碰上过为我们指路的人,大爷大娘居多(因为大爷大娘肯定是本地人),在我们寻找“大胡子啤酒屋”时,一对路过的夫妇也主动为我们指路。
    我一直都觉得,人情味是一个地方让人印象深刻的最重要因素。
    这七天,出行基本靠走。
    因为我们的目的地不远,而青岛的的士太难打,不能怪司机,因为青岛的车况确实不好,到了高峰时段,所有车子都是一步一挪地往前走,我们从南区出发去奥帆基地,公交足足走了两小时,全程十一公里。

 



 

我们仨的青岛漫旅行

我们仨的青岛漫旅行
D2 八大关——第二海滨浴场——天主教堂——奥帆基地

第二天一早,我们打了的直奔八大关,我们就是奔着青岛的建筑来的。
    来的太早,走在八大关里根本看不到人,只有鸟儿躲在蓊郁的树丛里不紧不慢地叫,在这里很容易让我想起大学里的日子——起个早,穿过小树林,走过一条坡度挺大的小路,去图书馆看书,去南门外的网吧上网,那时没有信息爆炸的微博,只有志趣相投的人们在聊天室里清谈,那时聊的文学可能比我在课堂里听的还多。
    花石楼还没开门,我们便沿小路而下,不远就是第二海滨浴场。9点前,浴场是免费的,海水还有些凉,晨泳的人却也有不少,大多是老年人,还有些带着孩子。海浪轻轻拍到腿上,许多小鱼拼命地往回游,我们用桶去抓,一条都抓不到。小鱼儿不喜欢海,将他抱到海里,他拼命向上蜷起双腿,不停挣扎。我们只能将他放在离海远远的沙滩上,他一把把抓着沙子,玩得好开心,偶尔抬头看看我们,见我们在,便继续放心地玩。
    第二浴场的沙挺细,但靠近海水的部分有许许多多的碎石子和碎贝壳,走过去,扎在脚底生生地疼,没带凉鞋只能光脚的我我挺怕走这段路。
    9点左右的太阳已经很猛烈了,灼地人汗蹭蹭就下来了。花石楼开了门,我们跟在一群团队客人后进去参观。没有导游的讲解,进了楼我们也很迷茫,不知道看些什么,里面的陈设简单到只能用简朴来形容,人又多,看了不久,我们便抱着小鱼儿出来,我更喜欢花石楼的外观,其中一角是圆柱形的,像个迷你的古堡。
    然后我们去寻找公主楼,没有地图,也没有问人,因为八大关太美太宁静,我们也乐得在里面迷着路瞎走,直走到走不动了,也没找见公主楼。见前面有片小树林,我便带小鱼儿进去拍照,小鱼儿喜欢让我张开双臂等在原处,他自己跑地很远很远,然后摆好起跑的姿势,一二三摇摇晃晃地冲向我怀里,让我抱起他,接着惯性转两圈。他的笑声落满了这片空荡荡的小树林,对于他来说,旅行的意义应该和去任何一个公园都一样吧。
    最终,我们也没有找到公主楼,见到一个的士送人进来,就赶忙上了车,我还在犹豫去哪儿,鱼爸手一挥——天主教堂。
    我爱死了这座庄严恢弘的建筑,它让我找到了我梦想中青岛的样子。
    这座哥特式的大教堂原名“圣弥厄尔教堂”,随便走在附近的哪条路上,都能看到她竖这高高的十字架的尖顶红色钟塔。从下仰望,它高大地令人眩晕,大门上彩色的琉璃玫瑰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大概因为不是礼拜日,大门关着,许多新人在这里拍照,在这里很容易找到那种欧洲文化情调。
    中饭是在离教堂不远的“什么”解决的。餐馆有个好大的牌子——“什么”,从布置到服务员都挺好玩。辣炒鸡翅是他们家的主打,小鱼儿很喜欢,一个人吃了四五只,辣炒花蛤和宗祗差不多,鲍鱼是葱油的,比大胡子家的好吃太多。
    午休时,鱼爸在网上搜来搜去,提议晚上去东部新区奥帆基地旁的百丽广场吃“万和春”的排骨饭,来之前听说过这个名号,有人说他们家的排骨饭是旅程中吃过的最好吃的饭,作为吃货,对这样高评价的东西哪儿有抵抗力,立刻拍板。
    下午三点半,我们出发,一路走到火车站广场,等不来我们要的车,胡乱上了一辆车,鱼爸信誓旦旦道:“转一辆车就能到。”过了第一浴场不久,我们便见识了青岛的堵,路上所有的车几乎都是以一步一挪的速度向前移动,小鱼儿一路叽叽喳喳说着窗外的景色,而我们都已经坐到没脾气了。到了换乘点,我们下了车,谁知下了车之后便再也没找到过我们要坐的车。拿着手机,听鱼爸“导航”——还有400米,还有400米。就在这样一个个400米中,我们路过了五四广场,跟小鱼儿一块儿欣赏了一会儿风筝,路过了奥帆基地,跟小鱼儿一块儿欣赏了一会儿海面上的白帆,一直走到连百度地图都迷糊了,不停地要求我们掉头,我们还没找到百丽广场的影子。幸好,碰上了一对带着小朋友的老夫妇,他们恰好也去百丽广场,于是我们抱起小鱼儿,跟上老夫妇就走,他们见我们追地艰难,不时停下来等我们。
    终于,天擦黑时,我们找到了百丽广场,找到了B1,找到了美美地,但是,就没找到万和春,然而就在一抬头间,发现万和春就在身后。也许找得太辛苦,也许期望太高,总之,看到与吃到的排骨饭让我们非常失望,小小的砂锅里是三联对半切的排骨,炖地酥软,没有太多其他的调料,倒是原汁原味的肉香,小鱼儿吃地喷香,吃完了还不停地扒着碗:“还要还要!”孩子就是那么简单。
我们仨的青岛漫旅行

我们仨的青岛漫旅行

我们仨的青岛漫旅行

我们仨的青岛漫旅行

我们仨的青岛漫旅行

我们仨的青岛漫旅行

我们仨的青岛漫旅行


我们仨的青岛漫旅行

我们仨的青岛漫旅行

我们仨的青岛漫旅行

我们仨的青岛漫旅行

我们仨的青岛漫旅行

我们仨的青岛漫旅行

我们仨的青岛漫旅行

我们仨的青岛漫旅行

D6 闲走的最后一日
    也许是前一天走地实在太累,这个不知道去哪儿的早晨,我们仨美美地赖了个床。这里的早晨,很像二十年前宁波的夏天,蝉喳喳地叫个不休,风凉凉的,穿过并不晒人的阳光,摇地树叶沙沙地响。
    饭后随便出去转了转,连宾馆旁的幼儿园都是一座古老的德式建筑,极有味道。
    晚餐去益民解决,它在“什么”的右边,无名、什么和益民三家店紧挨着,无一例外人头挤挤的样子,而旁边的清真面馆门可罗雀,老板厨师都坐在门口干瞅着旁边的食客,这时候,他们的心情应该十分复杂吧。
    最后一次路过天主教堂时竟然有些难过。再见,美丽的建筑,再见,美味的海鲜,再见,热情的青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