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附教案)
(2009-12-10 16:16:00)
标签:
公开课教案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育 |
分类: 班主任日志 |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一、导入:
假如有一天,你突然看不见了,看不见你的父母、看不见你的朋友、看不见春天的花秋天的树,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给同学们30秒时间,闭上眼睛,在纸上画一个太阳、一个月亮、两个手牵着手的孩子。
时间到,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手中的画。
这三十秒内,你们的眼前是什么呢?
对于大家来说,这也许只是一个游戏,体验到的不过是三十秒的黑暗。然而对于那些盲人来说,他们眼前的黑暗是一月、一年甚至一辈子。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与盲孩子有关的童话。齐读标题。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文中有两个人物(板书)
二、进入文本
1、识读生词。
2、跳读文章(分角色、齐读相结合)
3、理思路
问1、盲孩子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文中找出表现盲孩子心情的句子。由此可见文章有怎样的结局。
问2、文章最后用两句话评价了这个结局(评价一词用得不当,在第三次上课时更改),分别是?这两句话有区别吗?(问题指向不清)
问3、光明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表现光明的关键词(冷场,学生找不到正确答案)
问4、在“幸福、快乐、友情、温暖”中找一个词,在文中找出能体现它的句子。
问5、为何他们都说自己是光明的孩子?
问6、是影子给予了盲孩子这些美好的体验,使盲孩子最终获得了光明,但盲孩子获得光明仅仅是因为他吗?
明确: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彼此给予的温暖、幸福、友情、温暖交织在一起的光明,其实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爱。(完成板书)
问7、在文中,还有谁是光明的孩子?(设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到自己也是光明的孩子,不过学生的答案往往是萤火虫)
三、总结提升
同学们对文章的理解与金波老人的想法已经非常贴近了,请所有男生一起朗读金波老人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段话,希望同学们认真默读它、用心记住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作业:细心发现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真诚地帮助他们,将获得的感受记在自己的日记本中。
在教研组崔老师、姚老师、谢老师的帮助下,对第一堂课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修改,主要修改了几个容易引起学生冷场的问题。
1、将“讲故事需要注意什么”这个问题删去,改为老师直接明确。
2、将“光明是什么”改为“光明给盲孩子带来了怎样的心理感受”,增强提问的指向性。
3、将问4改成“请在‘幸福、快乐、友情、温暖’中找一个你最喜欢的词,以‘在---------中,我读到了---------’的句式,说说你的感受。”
4、将问5分开引导,主要点拨学生理解付出爱与关怀也能感受幸福、快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5、将问7改为“谁带给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光明,除了光明,它们还给予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什么。”
在去泰河中学上课前,我又把这堂课的设计拿给了原来的同事薛老师看了一下,结果给批了个面红耳赤,薛老师说我这设计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很混乱。他提出了一个修改意见,就是整堂课以盲孩子心情的变化为主线展开。因为时间很紧,已经没有时间再改教案试讲了,而且我也有些保留了自己的想法:虽然教学目标确实不很明确,但教学内容也不至于说很混乱吧。
于是,我就带着这被批评后的不自信去泰河上完了这堂课。
在泰河上课最大的收获就是听了沈丽萍老师、王剑平老师和贺飞君老师的点评,虽然这次评课的重点是前两位年轻老师的课,但听完之后,心中豁然开朗。沈老师对这篇课文文脉和学脉的把握和薛老师一模一样,在那一刻,我不得不承认,我这堂课确实存在这么个挺致命的毛病。我的教学设计是为了完成我自己的目标而设计的,所以,学情不同,上课的效果也会出现很大的波动。之后,我在东吴镇中学又一次上了这堂课,果然又出现了一点点冷场。果然,不尊重学情是要栽跟头的。
课后,吴宁亚老师与沈荣尔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
问题的重复累赘会让学生有茫然不知所措之感,例如第一个问题与后面的问题,都让学生在文中寻找心情,结果学生就有意识地回避了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提到的心情,迂回很久也答不到点上。而游戏前的导语设计不合适,尽量回避假设一些不会发生或者悲剧性的可能。另外,字词的识记如果放在不合适的地方,就会对整堂课的铺垫产生情感割裂的破坏作用。于是有了第三次修改后的定稿。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原思路修改稿
一、导入
生词抽查,检查预习情况。
给同学们三十秒时间体验一下,在这三十秒时间内,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拿起手中的笔,在纸上画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和两个手拉着手的孩子。
这三十秒时间内,你们眼前是什么?
同学们体验到的是三十秒的黑暗,而对于那些盲人来说,他们眼前的黑暗是一天、一月、一年甚至是一辈子。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盲孩子有关的文章。请同学们齐读标题《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文中有两位人物:盲孩子
二、走入文本
1.讲故事
在这篇童话中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讲述它吧。
首先,需要一位男生来扮演盲孩子,朗读课文67-69和84-86自然段,将文中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另外,需要一位女生朗读57-59自然段的旁白部分。
其他同学听老师指挥,一起来讲述这个故事。
故事部分(PPT):
他是一个盲孩子,他有一些小小的寂寞与向往,请同学们朗读课文1-6自然段。
有一天,他有了一位好朋友——他的影子。影子对他说:“我会永远和你在一起。”请同学们以快乐的语调朗读课文18、19、25、28自然段。
那个阴沉的夏天的夜晚,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起去小树林散步。风越来越大,突然,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盲孩子手中的灯灭了,影子也不见了。请这位女生以焦急害怕的语调朗读课文57-59自然段。
很久很久以后,一群热心的萤火虫帮助盲孩子找回了他的影子。请同学们朗读课文65-71自然段,其中67-69自然段由盲孩子的扮演者朗读。
风停了,雨停了,天晴了。月亮出来了,太阳也出来了,这世间所有的光亮一起照耀着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个奇迹发生了,请同学们以惊喜的语调朗读课文78自然段至最后,其中84-86自然段由盲孩子的扮演者朗读。
2、梳理思路
问:在同学们的配合下,我们听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盲孩子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故事有个怎样的结局,具体表现为
明确:盲孩子获得了
问:当盲孩子获得了光明,影子获得了生命后,人们说?他们自己说?这两句话分别侧重什么?请找出句中的关键词。
问: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光明是指光亮。在这篇童话中,光明仅仅指光亮吗?在文章中,光明出现时给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带来了怎样的心理感受?
明确:幸福、快乐、友情、温暖(板书)
明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文中光明有着非常广泛的含义。
问:为何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呢?
问:盲孩子获得光明,仅仅是因为影子吗?
明确:光明不仅仅是别人给予的关爱与温暖,更是自己心中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问:是谁给影子和盲孩子带来了光源?
问:萤火虫这么小,怎么可能照亮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呢?
明确:不是一只,是一群。带领学生齐读萤火虫部分。一位同学读62段,一组同学读63段,所有同学读64段。
问:太阳、月亮、萤火虫除了给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带来光源外,还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明确:爱
问:它们还将光明与爱带给了谁?
我们是何等幸运,拥有亲人的爱朋友的爱,然而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幸的人们,他们或是身体残缺、或是生活贫困、或是家庭不幸。面对他们,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拓展)
三、总结全文
同学们的理解与作者金波不谋而合,我们一起来看看金波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请所有男生一起朗读金波所说的话。这堂课已接近尾声,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段话,请大家认真默读它、用心记住它,用自己的爱为他人点亮一盏心灵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