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别处的相遇 |
这个月买书有些晚.说来不好意思的是,7月的书还有一本尚未看完.
8月总共买了8本书.都是应该推荐的,其中有一本数独,一本上市时就推荐过的小书<芒果街上的小屋>.其余还有4本.以下的介绍皆是转自当当网,偷个小懒,不逐一挤文字来概述了.
第一本:<老皮缅处的宅子>
第二本:<文学肖像>继<金蔷薇>后又买了一本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书,因为他的文字确实美而细腻.
在中国,许多读者都知道《金蔷薇》(又译《金玫瑰》)和他的作者帕乌斯托夫斯基,但也许较少有人知道,《金蔷薇》还有一个姊妹篇,那便是作者关于自己心仪的作家们的札记:《文学肖像》——它是由一些关於作家的回忆片断和生活逸事组成的,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一些在文学史书中读不到的珍贵资料,帕乌斯托夫斯基在书中也流露了他对浪漫主义及其与现实的关系的思考。
第三本:<最后的闺秀>这是一本我在大二或者大三时就想找的书,一拖又拖,就忘到了今日.
"本来没有我,哪来这本小书。感谢老天爷,虽然没有给我一个健康的身体,却给我一个胡思乱思的小脑子。
解开了绕脖三圈脐带,让我自由呼吸。
可是我的心脏只有一条线,是医生给我这条命。经过了风风雨雨,欢欢爱爱的心水流年。居然活到九十个春秋,活得逍遥自在,充实、愉快!
喜欢故作聪明,自我解嘲。写点芝麻、绿豆的杂文、歪诗,不登大雅之堂。这样就是人生,人生就是这样。"
——张允和
第四本:<今晚去哪里>(陈丹燕著)
我一直很喜欢陈丹燕的文字,细腻而知性.
"我看到这扇为我而开的、别人家的门,在楼梯灯下温暖地黄着。这时候我明白,原来自己是个幸运的人。我幸运不是因为看到欧洲最美的教堂和广场,城堡和宫殿,可以在喷泉边吃冰激淋,在城堡的大门前照相,在胜利女神像前转了一圈又一圈,而是因为我得到了这样一扇打开的门,让我能一点一滴,慢慢地摸到欧洲真实的体温。对我这样一个曾从小说和画册上向往欧洲、在欧洲曾被打碎了许多关于欧洲的幻想的人来说,年复一年的旅行中,在一条条寂静的街道上,一扇扇为我而开的大门,大概是最珍贵的礼物了。"
——陈丹燕
第五本:<追风筝的人>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故事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故事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第六本:<查令十字街84号>
这本被全球人深深钟爱的书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和一家伦敦旧书店的书商弗兰克之间的书缘情缘。双方二十年间始终未曾谋面,相隔万里,深厚情意却能莫逆于心。无论是平淡生活中的讨书买书论书,还是书信中所蕴藏的难以言明的情感,都给人以强烈的温暖和信任。这本书既表现了海莲对书的激情之爱,也反映了她对弗兰克的精神之爱。海莲的执著、风趣、体贴、率真,跳跃于一封封书信的字里行间,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柔软的经历。来往的书信被海莲汇集成此书,被译成数十种文字流传。有趣的是,此书译者便是台湾一位古旧书店的工作人员,他在未得知此书的版权购买之前,便凭着自己对《查令十字街84号》的热爱动手开始翻译其中的章节。现在世间已无查令十字街84号的旧书店,但英国文学,古本图书,伦敦巷陌,书中的这些话题仍不断激起后来者的思念和共鸣。广播、舞台和银幕也钟情于这本爱书人的掌上明珠,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书迷到伦敦查令十字街朝圣,渐渐地,《查令十字街84号》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书中所选的资深书评人张立宪的文章中点到书中十分动人的元素:“我想,当爱情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铺陈时,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上帝派来的那几个译者,名叫机缘,名叫责任,名叫蕴藉,名叫沉默。还有一位,名叫怀恋。”
后一篇:8月小厨不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