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语者

(2006-06-25 20:11:58)
分类: 别处的相遇

安静的下午,老公陪我看《风语者》。老公是尼古拉斯凯奇迷,推荐我看了好几部尼古拉斯·凯奇的电影。大学时曾有个习惯,记录看过的电影,我想这也许是个好习惯吧,好习惯就应当保持下去。那么,来说说《风语者》。
首先,这是部老电影了,吴宇森的片子,2002年上映。了解吴宇森是在2003年,因为论文导师手下的一个同学论文主题是谈吴宇森暴力美学,所以导师就吴宇森、北野武这些暴力电影大师作了一些简单的介绍。所以对他有了浅薄的了解,但仿佛一部都没有去看。倒是北野武的电影一部一部消化了个精光。
吴宇森的电影比北野武的美,因为北野武的暴力更像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叙述,他的镜头带你旁观现实的冷酷,毫无煽情或者揭露,所以你要想要咀嚼,所以一遍看下你不会热泪盈眶,你只会觉得枪声,肉体坠地的声响让你胸闷。更何况他的电影是那样的安静,安静到你会恍惚觉得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语言。(扯远了,居然扯到北野武的电影上了)而吴宇森的电影则尽可能多地使用慢镜头、人物表情特写来帮助你接近人性中的闪光点,他善于使人动容。
《风语者》的背景是二战,看着倍儿爽的是美国人打得日本人抱头鼠窜。当然,美国人也伤亡惨重。致使他们伤亡惨重的是密码被小鬼子破译了,于是“风语者”应运而生。风语者是一群纳瓦荷族人,因为日本人不懂他们的语言,美国人就把他们的语言编译成了密码,而他们就成了密码人。美国人向他们许诺会保护他们的生命,在这一点上,可怜的纳瓦荷人班天真地近乎可笑——美国人会保护有色人种?滑天下之大稽!果然,他与另一名纳瓦荷人白马在军营里饱受了冷眼与歧视。而所谓保护他们的美国战士不过也是执行当他们被俘时射杀他们任务的杀手而已.不过“公牛”与白马产生的情谊让我感动,炮火连天中,他们用各自的乐器吹奏同一支曲子的温柔暗示着肤色之外,人与人并无什么不同。而尼古拉斯凯奇扮演的伊恩与班之间的关系就显得生硬的多。伊恩明显是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好人,这使他刚开始对班表现出的粗鲁与冷漠显得非常古怪。不过因为电影里有铺垫,这种古怪还比较容易解释:既然迟早要杀掉他,那就不要有任何关联。这部电影的矛盾交集在人情与军令之间的冲突,感情与军令孰轻孰重是电影中经常拿来做文章的两难主题。不过老吴对于军令的交代始终有些含糊不清,假如军令愈关乎战争胜败,它与感情的冲突就越激烈。而老吴显然是不忍心将挺帅气的班陷入到这种必死无疑的困境中去,就连白马和“公牛”的死都有些令人茫然,没有到绝地的时候,一切都有转机的可能,为什么非死不可呢。而伊恩杀了白马之后明显承受了铺垫不够的压力,以至于小宇宙爆发,在枪林弹雨中背着班多次闪过了小鬼子的枪林弹雨(小鬼子眼神不好?身高不够?),最后一颗手雷才让伊恩念着祈祷词死去……情绪本该高涨的时候却感觉到了拖沓。我想这应该是一处败笔。
倒是在表现美国大兵的人道精神时老吴的煽情起了作用,让我既焦急又难受。几个大兵纯粹是为了救援身负重伤的战友而赴死的,这在中国的战争片中很少见,有谁见到中国人在冲锋陷阵时看到倒在身后的伤员还跑过去拉拉扯扯的,通常只看到战争结束后大家互相扶持。就功利心来说,我支持中国大兵的理智。高地还没夺下呢,战争的先机一定要把握好。但中国人跟美国人的战争心理不同,中国人输了就是亡国奴,终归一死,生死早看淡了。而美国大兵们通常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何而战,这时生命就明显比军令重要了,不知道这样理解是否正确。不过最感人的是某个美国大兵救护一个黄种小女孩子的细节,他用巧克力哄着那个哭泣的女孩,当小鬼子的冷枪袭来,他第一个反映不是还击,而是背起小姑娘就跑,当他腿部中弹无法躲闪时,他把巧克力丢向掩体后的战友,小女孩子立刻扑向巧克力,而与此同时子弹击中他背上的燃烧弹,火光冲天。多么美好的人性啊。
因为对老吴的电影不熟,所以不好多说什么。只是个人觉得主要人物主要矛盾是平淡的,细节是精彩的,战争场面是大气的。不失为好看的电影。
不写了,再去看一部童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周末·时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