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页,我的台北 Taipei, My Story

(2012-01-13 07:07:07)
标签:

2012

奕方

yvonne

taipei

台北

时尚

分类: Travelling...

我爸爸在台北度过了童年、少年,直到60年代初期。留洋美国的爷爷,一腔热血地执意归国,奶奶才带着爸爸叔叔们辗转从香港到上海,与爷爷汇合。之后发生的事,只不过是大时代的小故事,不值一提。如果当时曾外公独裁一点或者别那么民主,将奶奶全家留在台北,我的一生必定重写。

 

对于台北,我是偏心的。

 

http://s10/bmiddle/4932877ag78a2f6b9a819&690Taipei, My Story" TITLE="一页,我的台北 Taipei, My Story" />
刚到美国读中学时,全校不到300名学生,只有4位华人,除了我之外,其他几位都来自台北。年少的我们在陌生环境里相遇,一声“Hello”即结为好友。没什么远大志向与雄伟抱负,只想赶快入了美国籍,放假就可以到各自的家乡“趴趴走”。

 

还记得那年暑假,第一次结伴回台北,人生仿佛揭开了新的一页,从此没打算合上。

 

少年人不喜欢住家里,免得玩得正兴头时被限时回归。于是民生东路三段的西华饭店Sherwood Hotel与仁爱路三段的福华大饭店Howard Plaza就是我们分头的落脚处。看不懂台北地图的一段二段三段和横七竖八的多少巷,也不会坐公车,迷路了只好招计程车。可是,当时台湾经济蓬勃暴发,本省外省仍有分歧。曾因为听不懂只说台语的计程车司机,被赶下车。在街旁借电话搬救兵,同行的公子公主们开着家长的Mercedes、BMW、Bentley呼啸而来。当地土财神、新发财的眼中,我们这群小留学生小ABC(在美国出生的华人)是嚣张的,生活方式也是很“屌”的,很想要模仿的。

 

呼朋引伴,必定约在忠孝东路四段与敦化南路一段交界口的iR Choco Cafe,也就是现在上岛咖啡馆的所在地。闷热潮湿下午,就躲到Sogo百货,买一些回LA永远不会穿的服饰,泡在金石堂、诚品敦南店(90年代初旧址没有24小时营业)看杂志和漫画。入夜就去旁边的钱柜KTV唱通宵,把哀怨的日本演歌、台语歌和中文老歌金曲MV当喜剧片看,必点的是《采红菱》,也不知道他们拿着浆要划去哪里。天边吐白,还不知倦,往复兴南路瑞安街喝清粥小菜,汤汤水水的地瓜稀饭配豆枣、菜心、蛤仔、鹅仔菜、芹菜鱿鱼。至于,永康街吃芒果冰、逛师大夜市、吃路边摊、往淡水九份北投老街,都是成年工作后,跟着台北同行才学会的。

 

这片当年留学生与ABC混迹的忠孝敦化巷弄,如今发展成台北最夯的潮流前沿,即所谓的“东区”。象个微型的洛杉矶Melrose Ave,说得更确切一点,像日本人模仿的洛杉矶西区街头。虽说有点不伦不类、有点刻意,却跟当地的综艺咖偶像派美少女花美男台妹台客的调调很搭。这大概也是明星们(小猪罗志祥、小鬼黄鸿升、五月天、大嘴巴)开潮店首选的原因,最近庞克西太后Vivienne Westwood也来开专卖店。

 

后来,不少留学生/ABC回台北,干脆在此落户开店,把国外的那一套“生活习惯”(因为真的谈不上是“生活形态”),浅浅地融入当地的酒吧咖啡茶馆小店风格,带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好感。

 

巷弄里的小店大都是英文招牌,卖中西混种口味及休闲轻食,Dazzling主攻名媛,咖啡弄招揽OL,SOHO Dining美式多功能休闲吃喝、Just in Bistro法式料理。Casual wear/surf wear当道,Abercrombie & Fitch、Hollister、Roxy、Billabong、Adidas、Secret Service、APC真不少。Joyrich店里的扩香原封不动照搬洛杉矶的旧衣店气味,间中当然少不了很多根植亚洲少女心的日系韩风,以及标榜名不见经传的欧洲独立设计“就此一件”的小店,如Chloe Chen、Fabric、Coterie等等。新旧混杂、真假难辨、中西结合,也就成为东区特有的考验眼光与经验的hunting experience。

 

(附:东区地图)

http://s11/bmiddle/4932877agb65d91f4d34a&690Taipei, My Story" TITLE="一页,我的台北 Taipei, My Story" />

 

后记:

 

原文刊于Madame Figaro虹2012年1月上旬,一个很随笔性质、以生活为主的专栏。

 

台北在某种程度上,一直没有变的是它的“local在地感”,演化得更加舒适;它的“洋气”也继续保留了对舶来品的崇尚,尽管坊间模仿得从没到位,但也成为一种local风格(日本韩国至今也是如此)

 

2012跨年是在台北过的。好像整个北部地区的人群,都涌到了台北,景观围绕101与美丽华,在漫天的烟火中踏入民国年制的第二个百年。拥攘的时节,尤其觉得台北这个充满人情的地方,人心的单纯。

 

~~贴在中华民国ROC总统大选周末前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