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发现8万至12万年前古人类牙齿化石,力证东亚人起源于本地

标签:
福岩洞最古老牙齿东亚人湖南道县财经 |
分类: 纹石论矿 |
湖南发现8万至12万年前古人类牙齿化石
力证东亚人起源于本地
据长沙晚报谢春年和中国青年报雷嘉报道:永州道县乐福堂镇塘碑村福岩洞47枚人类牙齿化石,让湖南甚至中华大地现代人生存的年代,往前推到8万至12万年以前,也为东亚大地现代人起源于本地、而非外地迁徙过来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88年,中科院研究人员第一次到福岩洞考察时,是塘碑村党支部书记熊辉带他们去的。本次只发掘了一些哺乳动物的化石。熊辉说,福岩洞是他们村几个岩洞中最大的。福岩洞有上中下三层,洞里有一条暗河,村民常到洞里去摸鱼,有时还能在洞里挖到打烂的碗。而每到夏天很热的时候,村民会到洞里避暑。
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道县境内距福岩洞仅6公里的玉蟾岩,发现了目前全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有1.2万年,并同时出土了大量的旧石器向新石器时期过渡的文化遗物,如石器、棒器、动物骨头残骸、种子、陶器。
2008年,中科院在距道县不远的广西发掘过一些人类化石,因此认为道县可能也有古人活动的痕迹。
2010年,中科院吴秀杰和刘武等专家在道县文物管理所人员的带领下,探访了道县好几个洞,最后确定福岩洞作为考古发掘对象。因为这个洞空间较大,仅前洞就有100多平方米,整个洞是不规则的长条形,估计有几百平方米甚至上千平方米;其次是,这个洞里面没怎么受到破坏;第三,这个洞洞口较大,洞内有好的堆体(泥巴堆积)。
2011年9月开始,考古队正式进行第一次发掘。道县文物局副局长杨雄心介绍,考古队在洞内先选择了两个地方进行发掘。一个地方发掘出来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如大熊猫、剑齿象等,而另一个地方没有什么收获。因为花了很长时间却没有发掘到人类化石,考古队当时有要撤的意思。杨雄心建议继续到洞的右边发掘,因为这里土层很厚。结果,考古队第二天就发掘出人类牙齿。第三天,专家很兴奋地告诉杨雄心,经过研究确认,这是古代人的牙齿。之后经考古队6人一致同意,杨雄心就成了考古队第7名成员。
2012年9月,考古队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现了几十颗牙齿。
2013年和2014年考古队又进行了发掘,四年总计发掘出47颗人类牙齿。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和刘武、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蔡演军、北京大学、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道县文物管理局、西班牙国家人类演化中心、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等机构的人员参与了这次考古发掘。
《自然》(Nature)已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结果。经研究,道县古人牙齿呈现典型现代智人特征,测定的年代在8万至12万年前,证明这可能是目前可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现代人。
参与发掘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介绍,牙齿虽小,但形态丰富。一枚人的牙齿有时能保存一二十个形态特征。人类牙齿在演化过程中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出现越早的人类牙齿,尺寸越大;早期人类牙齿比较粗壮,有一些表面复杂或特殊的形态特征,到现代人则形态越来越简单。
研究显示,道县人类牙齿尺寸较小,明显小于欧洲、非洲和亚洲更新世中、晚期人类,位于现代人变异范围。道县人牙齿齿冠和齿根呈现典型现代智人特征,如简单的咬合面和齿冠侧面形态、短而纤细的齿根等。铀系测年结果表明,这些人类化石的埋藏年代在8万至12万年前。据此可以确定,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至少8万年前在华南局部地区已经出现。针对福岩洞发掘的47枚牙齿,还有很多后续研究计划。中科院古脊椎所已经成立了专门的DNA实验室,计划明年开始为这些牙齿做DNA检测。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意愿认为,东亚现代人从哪里来,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般的观点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也就是说,现在的中国人是古代非洲人的后裔;另一种观点是,东亚的古人类生存了下来,并繁衍了本地的现代人。因为福岩洞发掘的47颗牙齿完全接近现代人牙齿的特征,可以认定距现在至少8万年前就有现代人在这里生存,这可以作为东亚人是由本地古人进化来的重要证据。
吴秀杰研究员说,根据资料,在欧洲发现现代类型的人类最早在4.5万年左右,在西亚地区发现的现代类型人类距今5万年左右。而对道县人类化石的研究显示,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特征的人类在东亚大陆的出现时间比欧洲和西亚要早至少3.5万至7.5万年。非洲地区比较复杂。非洲在过去十几年里发现了一系列早期现代人化石,但都呈现古老和现代并存相间的状态,像道县这样具有完全现代类型的古人类化石,还是空白。因而至少可以这样说,福岩洞的考古发现,将东亚现代人的生存最早可以推到12万年前。
这项研究提供了迄今最早的现代类型人类在华南地区出现的化石证据,是我国学者在现代人起源研究领域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对于探讨现代人在欧亚地区的出现和扩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前一篇:全球十大产铀国